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院(416000) 高光
瘀膽型肝炎自覺癥狀較輕,常有明顯肝腫大,皮膚瘙癢,肝功能檢查示膽紅素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谷丙轉氨酶中度增高或增高不明顯,1998年以來我們用肝毒凈治療瘀膽型肝炎并與地塞米松靜脈滴注治療3O例對比,療效滿意。
l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90例均為住院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4—68歲,平均4|D歲;病程7—120d,平均80d。對照組3O例,男l6例,女l4例,年齡25—70歲,平均4l歲;病程7—122d,平均82d。兩組資料經x2,t檢驗,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用肝毒凈每次l包,1日3次,對照組用地塞米松針lOmg靜脈滴注。每日1次,15d為1個療程。兩組均常規給予:維生素C片,0.1g/次,3次/d;肝泰樂片每次lOmg,3次/d;聯苯雙酯丸,每次7.5mg,3次/d。治療前后均檢測肝功能,B超檢查,記錄消化道癥狀。
1.3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肝功能正常,無消化道癥狀;有效:膽紅素下降,谷丙轉氨酶等指標好轉,消化道癥狀減輕;無效:肝功能無明顯好轉。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l。兩組經Ridit分析,P <0.05,證明兩組療效差異顯著。
2.2 兩組癥狀及肝功能恢復時間比較,見表2。

兩組經x 檢驗,肝功能及肝臟大小平均恢復時間,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 不良反應:治療組中l例患者出現腹痛、停藥后消失。對照組中l例上消化道出血停藥對癥處理后痊愈,l例繼發感染,1例繼發糖尿病。
3 討論
瘀膽型肝炎傳統治療中多采取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強的松等靜脈滴注或口服,療效肯定,但不良反應較多,為了減少副作用,本次試驗用中藥肝毒凈替代激素,取得了滿意療效,且不良反應極少。
本病相當于中醫的“黃疸”,多為肝氣郁結濕熱血瘀所致。茵陳清熱利濕退黃,梔子清三焦濕熱,利膽退黃,大黃利膽退黃,丹參能活血,調血生血,檀香疏肝解郁,恢復肝之疏泄功能,諸藥合用疏肝解郁,活血清熱,利膽退黃,故療效好,副作用中腹痛可能為大黃所致,停藥即恢復。
參考文獻
1 候鑒軍.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內科雜志,1995.34(II):788.
2 周衛平,等.1994年世界華人肝病學術研討會紀要.中華內科雜志,1995,3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