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怎么打?
乙肝疫苗的注射方式:基礎免疫為打3次每次一針,以后假如再打加強針則一針就可。重點應用人群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兒,一部分是成年人。如果新生兒的父母均沒有乙肝,該新生兒在出生后應盡快給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兒童、成人都一樣),1個月后,再打1支,6個月后再打1支,一共3針,這種方案稱為0、1、6方案;現在新生的小孩都實行計劃免疫,免費接種,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對于小孩,一般入托前還要再做兩對半檢查,看有無抗體,如果沒有抗體就要再打一次加強針。
接種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項
(1)注射前必須將安瓶內的疫苗搖勻,變成透明乳白色。
(2)接種前詢問過敏史和病史,過敏性體質和患有變態反應性疾病者慎用。
(3)接種時間:新生兒第一針必須在出生后24小時以內接種,越早越好。如出生后48小時以后注射,預防效果降低。
(4)接種者如有發熱、嚴重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應暫緩接種。
你需要打疫苗嗎?
成人打疫苗前需先進行化驗,一定要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體和核心抗體,化驗結果顯示乙肝這三系統均為陰性、轉氨酶正常,才可以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接種乙肝疫苗,但一般來說為保險起見,凡沒有感染過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體不足者都應該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家庭接觸者、從事食品服務行業者及保育工作人員等群體特別需要進行免疫。乙肝患者則沒有必要打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對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攜帶者都無預防效果,無論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性抗體———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另外,有血清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蕁麻疹及對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藥物過敏者不能接種乙肝疫苗;低體重、早產、剖腹產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兒,暫時不宜接種乙肝疫苗。
檢驗單上乙肝表面抗體為陽性還需不需要注射疫苗?
如果陽性滴度指數較低,可以打一針加強針,具體情況詢問醫務人員可獲得解答。
打了疫苗就有了保證嗎?乙肝疫苗注射后能保持幾年防疫作用?
目前我們使用的一般是國產疫苗,可保持3-5年,過了3-5年可視具體情況打加強針。
打了乙肝疫苗是不是就能保證不患乙肝呢?
首先要看是否成功產生抗體;任何疫苗的成功率都不是100%的,這主要是人們存在個體差異的緣故,接種疫苗后不產生抗體的話,如果此人屬抗體產生較晚,對此可加注12針,或者重新接種疫苗,并且適當增加劑量;但有的人對乙肝疫苗不敏感,我們給其打兩組疫苗都不會產生抗體(正常人基礎免疫打一組),這就沒有辦法通過疫苗免疫;一般而言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為90%以上。
接種了乙肝疫苗后,不一定都能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發病,只有注射疫苗后能產生足量抗體的人,才有預防作用,足量抗體指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滴度要在1:10以上。注射后產生的保護性抗體也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維持3~5年,以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再加強注射。免疫成功的標志是乙肝表面抗體轉為陽性,接種者可定期復查乙肝三系統,只要表面抗體依然存在,證明免疫能力依然存在。
注射后有什么副作用?
一般情況下,打了乙肝疫苗后不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至今尚未見有關于注射后引起嚴重副作用的現象,只有少數人出現接種部位紅腫、硬結、疼痛,手臂酸重或發熱、惡心、嘔吐、乏力、皮疹等與一般疫苗接種大致相仿的輕微反應,多在1-3天內不治自愈。
打了疫苗就無憂嗎?
目前乙肝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通過唾沫等體液傳播的概率比較低;而阻斷母嬰傳播是控制乙肝關鍵,乙肝病毒的感染者大部分是從幼兒時期開始的,所以我們目前對所有新生兒全部免費打疫苗。她說,因為乙肝病毒不會在空氣中傳播,工作、交談、一起進餐不會被傳染,乙肝患者可以與別人接觸,只要日常生活用品與他人分開,就不會把乙肝傳染給別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可以正常上學、工作,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但病毒攜帶者的唾液可能含有病毒,應采用公筷、分食,注射疫苗后也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新生兒必須接種乙肝疫苗
我國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區,全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攜帶率平均約10%(表面抗原攜帶者約1億人),全國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高達60%(約有6億多人已被乙肝病毒感染過)。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有效制劑,是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傳播的最佳措施。我國乙型肝炎接種的關鍵人群是新生兒,所有的新生兒都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所以新生兒必須接種乙肝疫苗。
由于幼嬰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細胞的分化代謝處于幼稚階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細胞染色體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細胞,非但不受細胞和體液免疫的攻擊,而且能繼續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說明預防母嬰間乙肝病毒的傳播非常重要。經過多年的探索,當前國內外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傳播的最佳措施是:乙肝病毒高效價免疫球蛋白(HBIG參與乙肝疫苗的結合使用。
(1)HBIG的被動免疫預防:乙肝表面抗體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保護性抗體。采用乙肝表面抗體陽性人血液制備成乙肝免疫球蛋白,給新生兒或幼嬰注射,可使機體迅速獲得被動性保護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體可中和人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新生兒免受感染。每毫升含200單位以上者可稱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但目前國內生產的乙肝病毒高效價免疫球蛋白,每毫升內多數只含100單位;因此計算用量時應按每公斤體重注用0.075毫升~0.2毫升推算。
(2)乙肝疫苗的主動免疫預防:目前有血源性乙肝疫苗、乙肝多肽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乙肝疫苗等。1986年以來我國生產的血源性乙肝疫苗的效果與美、法、日制品比較,生物效價、安全性、阻斷效果均相仿,而費用要比進口疫苗價廉得多。目前國產的乙肝疫苗已實現了高免疫源性、高純度、優質高產,質量已達國際水平。
研究發現,人體肝細胞用乙肝病毒感染后3日,就能在細胞核內檢出乙肝核心抗原。而單劑量乙肝疫苗注射需4日后循環抗體才迅速生長。因此單用乙肝疫苗時,在人工自動免疫建立之前,如已經入侵的乙肝病毒就可能在肝細胞內建立了繁殖的基地。所以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同時乙肝e抗原陽性攜帶者母親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應及時給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被動阻斷的基礎上同時注射乙肝疫苗,就可減少乙肝病毒提前“著陸”的可能性。
出生后48小時內注用HBIG,與乙肝疫苗0、1、6方案(出生時、生后1月、6月各注射l次)結合至少可使70%~ 90%的嬰兒免受其母體乙肝病毒的侵害。
HBV進入血液的主要途徑: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稱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及淚液等分泌物中。與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期時病人的上述體液及分泌物接觸后,HBV進入血液中即可傳染上乙型肝炎。
①母嬰垂直傳播:我國現有HBsAg陽性者約1.4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型肝炎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傳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輸給受血者,多數會發生輸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染HBV。
③醫源性傳播: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鉆、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HBV。
④家庭內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
⑤公共場所、理發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傳染HBV。
預防措施
首先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十分重視,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過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嬰兒HBsAg攜帶者從9.8%降至0.5%。因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不久將來HBsAg 攜帶者將會明顯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預防。其次嚴格篩選獻血員,確保醫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最后要加強對乙肝病人的治療,慢性活動性乙肝首選α-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應加強衛生常識普及宣傳,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上述各種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乙肝病人將大大大減少。
使用乙肝疫苗10問
一、為何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預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
現有的肝硬化、肝癌多從乙肝發展而來,成功地預防乙肝,實際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針。目前乙肝疫苗較便宜,每支幾元錢,民眾都能接受。
二、選用怎樣的乙肝疫苗?
目前使用的多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基本淘汰(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費大量的血漿)。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現代基因工程技術,構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組質粒,它可以用于預防所有已知亞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現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為乙肝重組脫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組牛痘病毒疫苗,劑量為每支5微克。
三、乙肝疫苗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什么?
(1)如果新生兒的父母均沒有乙肝,該新生兒在出生后應盡快(8小時內)給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兒童、成人都一樣),1個月后,再打1支,6個月后再打1支,一共3針,此方案稱為0、1、6方案;兒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進行化驗,如果乙肝三系統檢查均為陰性,轉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成功率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標志是乙肝表面抗體轉為陽性,保護時間一般為2年以上,接種者可定期復查乙肝三系統,只要表面抗體依然存在,證明免疫能力依舊。(2)對于母親一方為單純表面抗原陽性的新生兒,單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報導認為第一針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3)對于母親一方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雙陽性的新生兒最好是聯合應用高效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體方法是新生兒采用注射2次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個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國際單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四、接種疫苗后不產生抗體該怎么辦?
(1)有些人抗體產生較晚,被稱為應答遲緩。對此可加注1~2針,或者重新接種疫苗,并且適當增加劑量。(2)可采用0、1、2、12個月的免疫程序。(3)在接種乙肝疫苗同時,合用小劑量的白細胞介素-2。(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對乙肝疫苗的免疫應答,可配合使用。
五、接種疫苗后,多長時間需要再次接種?
乙肝疫苗接種后產生的抗體水平隨時間逐漸下降。一般接種疫苗,注射3針后1個月97%的人都可測到表面抗體;第2年仍保持在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體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主要是要在測定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后,決定何時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國際單位/毫升者,應在半年內接種。抗體滴度大于10國際單位/毫升可在6年內復種。我國的多數學者建議免疫后3年內加強1次為好。
六、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時使用嗎?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腦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質疫苗、乙腦疫苗同時接種,接種程序按照計劃免疫所要求的順序進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時使用。
七、意外接觸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1)對未接種過疫苗的接觸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然后接種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1周)。(2)如果接觸者已接種過疫苗,但未經全程免疫,應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補上全程免疫。(3)接種過疫苗,并已產生乙肝表面抗體的接觸者,應根據其抗體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體水平足夠可不必處理;水平不夠應加強注射1針疫苗;如果初次免疫無應答者應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針。
八、接種乙肝疫苗會不會傳染上其他傳染病?
接種肝炎疫苗不會引起其他肝炎發生,也不會被傳染上其他疾病。乙肝疫苗在生產過程中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其中許多工序都能殺死血液中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病原微生物,經過臨床觀察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不合格產品如注射破損、變質疫苗,或注射過程不按無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針頭,可染上肝炎或其他傳染病。還有一部分人原來是隱性傳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復制狀態,“兩對半”檢查正常,需要用核糖核酸增殖法檢出病毒(HBVDNA陽性),這種人注射疫苗后不會有表面抗體形成。
九、如果在邊遠地區,尚無法做到乙肝疫苗的普種怎么辦?
至少要對以下處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險狀態的易感人群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全部新生兒和幼兒園的孩子;危險職業的工作人員(傳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員等等);使用血液制品者;新入伍的軍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家人、性接觸者。
十、乙肝患者有沒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對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攜帶者都無預防效果,無論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性抗體——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只是浪費疫苗和經費而已。對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現在已經自然獲得有效的保護性抗體者(乙肝“二對半”檢查表面抗體呈陽性),更沒有必要再接種疫苗,不過接種后也不會產生不良副反應,其乙肝表面抗體水平可能會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經積極治療后完全治愈并康復,檢查乙肝病毒“二對半”表面抗原已陰轉,只剩下核心抗體為陽性,而保護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又始終不能自己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體產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
2個方案保護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