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療以抗病毒為主,患者除了支付抗病毒藥物的費用,還需根據個體情況,支付抗纖維化、調節免疫、降酶等治療費用,其中抗病毒藥物費用的支出是主要的。目前,一種“升階梯”治療方案在醫生和患者中被較為普遍地接受!吧A梯“治療是指在治療過程中,先用療效相對較弱的藥物,如果無效或療效不明顯,再換用更強療效的藥物。這種治療方案的流行,一方面受患者經濟條件影響,一方面則是基層或非?漆t生沒有充分認識到抗病毒是治療關健的緣故。
“升階梯”方案未必是經濟的
乙肝患者選擇“升階梯”方案大多受經濟壓力的影響,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治療費用,這也是非常現實的做法。然而,從整個乙肝病情的發展歷程來看,這種選擇未必是經濟的。
如果乙肝患者初治療時選擇了療效較弱的抗病毒藥物,甚至不采用抗病毒治療,而采用以治標為主的降酶、保肝措施、那么,乙肝病毒的快速復制就得不到有效抑制,肝臟的炎癥將持續存在,病情復發的概率也相對較高。如果病程反復遷延,患者為此支付的總費用也不會低。
以使用面較廣的核苷類似物抗病毒藥物為例,抑制病毒能力較弱的藥物,其耐藥發生率都較高。如果初治時選擇耐藥乙肝率高的藥物,發生耐藥后,除了使病情反彈外,后續治療中還需要換藥或加藥。而無論是換藥還是加藥,已發生耐藥的乙肝病毒對新的核苷類似物敏感度下降,治療效果將減弱。這既浪費了金錢,也使患者的身體受到了損傷。研究表明,反復發作的乙肝患者,6年左右即發生肝硬化。而肝功能長期穩定的患者,要十幾甚至二十幾年才可能發生肝硬化。若已發生肝硬化,患者不僅要為抗病毒支付費用,還要為抗肝纖維化等增加治療成本。若發展到肝硬化失代償期,僅僅是輸血漿、白蛋白,每天就需要約500元(具體價格以門店價格為準)。粗略估算,每位住院患者平均年總費用需要10萬元左右,還不包括家庭陪護人員的經濟損失。若病情持續進展,發展到肝移植或是人工肝階段,即使不考慮各種并發癥等臨床情況,總體花費也要近20萬元。
應從全病程角度考慮經濟與否
對于臨床藥物的評價,只考慮效果,不顧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但只考慮成本,不考慮效果也是無意義的?共《舅幬锒魈婵f的出現,不僅為乙肝患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治療選擇,而且在成本與效果之間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平衡點。
目前市場上核苷類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和替比夫定,其中恩替卡韋的抗病毒能力強、耐藥發生率很低。在2007年4月份歐洲肝病年會上公布的恩替卡韋最新臨床數據顯示:在采用恩替卡韋作為核苷初治的患者中,三年內90%以上血液中乙肝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四年乙肝病毒耐藥發生率不超過1% 。這一結果顯示,恩替卡韋對于采用核苷初治患者,能夠顯著抑制患者體內病毒復制,減少耐藥發生,從而實現單一藥物可長期治療,進而阻止或延緩乙肝的進展。從整個病程發展的角度看,恩替卡韋有較好的成本效益比。
所以說,只要經濟允許,我們建議患者從一開始就要選用抗病毒能力強、耐藥發生率低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