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研究所成軍
一天,我在專家門診遇到一位特別健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他告訴我,他對正在研究和臨床試驗的新型治療藥物和技術有很多的了解。我驚詫于他對乙肝治療進展的了解竟然如此深入,他所了解的一些新的知識,甚至比一些低年資的醫師還要多。但是,當我問到他用什么治療方法和藥物來治療他自己的乙肝時,他的回答卻令我感到痛心。他說,目前的干擾素和拉米夫定療效不好,而且有很多不良反應,所以他從來不用。
這位患者或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是,我們臨床上遇到的許多患者都有類似的傾向,他們十分關注醫學的發展,對目前可以得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則不屑一顧,其中不少人連基本的治療都沒有進行。
我們必須明白,目前,很多疾病都無法“去根”,大部分慢性病只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帶來的痛苦和不良后果,而不是所謂的“去根”。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見到有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求醫生給他“去根”。對于醫生要求長期治療,維持血糖或血壓穩定的治療策略也會欣然接受。之所以慢性乙肝患者對于類似的治療策略會不能接受,是因為慢性乙肝帶給患者的不僅是機體的病痛,還有嚴重的精神、心理壓力。一個患了乙肝的人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學、就業、婚戀等都要受影響,因此人們要求“徹底治好”的愿望特別強烈,所以大家都想要“去根”,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
關注藥物和治療技術的進展是應該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一心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而對目前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措施卻一概排斥,那就是不對的。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遼寧的女患者,她到我這里就診的時候已經是肝硬化、腹水的階段了。由于沒有特別可靠的抗肝硬化的特異性治療措施,因此,為了延緩她的病情發展,我給她進行了系統的抗病毒治療,并告訴她,無論任何時候停藥或改變治療方案都要及時告訴我。開始的時候,她覺得療效還比較滿意,按照我制定的治療方案維持了數年的病情穩定。但是后來,她還是覺得我不能給她“去根”,于是到當地的小診所去求治,小診所滿口答應能夠“去根”,前提是以前的治療措施都停掉。結果,她治療了3周,花了上萬元,病情卻急劇加重,只能等待肝臟移植了。
還有一個患者,經常在網上獲得一些乙肝的防治知識,但是也接受了一些不切實際、比較偏激的觀點。他認為目前的治療藥物應用后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所以拒絕所有的治療。近年來,互聯網等傳播媒介越來越發達,患者可以獲得大量信息,但這些信息中很多都是沒有經過專業人士審核把關的,有些觀點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卻未必科學,非專業人士很難鑒別其正誤。
乙肝患者對于新藥和新技術的關注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于廣告上宣傳的“全轉陰”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的關注,另一種就是關注新的治療方法以及新藥的研究。對于前者,我經常對患者說:“如果世界上真有這樣好的藥物或治療方法,我們作為醫生為什么要排斥呢?我們一定會去虛心學習,這是我們專業醫生夢寐以求的事啊!”
很多患者十分關注乙肝藥物及療法的研究進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為有新的藥物和療法在研究中,就不用現有的藥物和療法,而一味等待用新療法、新藥來救自己。一些處于實驗室研究或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或治療方法,或許將來能給患者帶來益處,但那畢竟是將來的事情,而不是現在。而且科學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在短期內所有的醫學難題都迎刃而解。所以,我們在關注醫學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目前可以用得上的藥物和治療方法。
面對乙肝患者強烈的“去根”愿望,作為醫生,我總是奉勸患者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自我心理調節,這是惟一可行的途徑。如果不從心理層面上解除精神和心理壓力,就會導致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在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的同時,一定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科學地應對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