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臟乃將軍之官
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化工廠和倉庫,其地位僅次于大腦,享有“將軍之官”的美譽。數以千計的化學反應在肝內進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如
白蛋白、凝血因子;分解體內代謝產物,如氨、酮體,并清除外源的異物、藥物和毒素;同時也貯存大量的原料.如糖原、膽固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肝臟還具有良好的代償和再生能力,因此當肝臟發生病變時,只要不太嚴重的話,便有自我恢復和代償的功能。以急性病毒性肝炎為例,即使患者的主觀癥狀比較明顯,肝功能檢查異常,但只要適當地休息和對癥治療,往往能在較短時間內痊愈,且不留后遺癥。相反如果致病的因子持續存在,如肝炎病毒或長期酗酒,則肝臟受到不斷的破壞,容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并演變為
肝硬化,少數可能發生原發性
肝癌。
>> 保肝藥已成昨日黃花
由于
肝病相當常見,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較大,所以不少醫學家都在努力研究一些可以保護或改善肝病的藥,這些藥曾被稱為“
保肝藥”或“護肝藥”。
早在20世紀40年代,一些醫學家以鼠和兔做實驗,發現動物飼料內如缺乏某些物質.如甲硫氨酸、膽堿、半胱氨酸等,動物就會發生肝硬化或肝壞死的病理變化。因此,他們就將這些實驗性肝病的成果,應用到醫療上來,但效果令人失望。這些藥物不僅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有害處。這是因為動物和人類的肝病,無論在種族、病因和發病機制方面都是不同的,對動物肝病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人類的肝病有效。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曾“誕生“了不少保肝藥,例如葡萄糖醛酸、維生素B 12,硫辛酸、肝寧、輔酶A,三磷酸腺苷(ATP)、膽堿(或復方膽堿)、肌醇、乳清酸、維丙胺、細胞色素C、肌昔、鳥苷酸鈉、復方磷酸酯酶和多種維生素制劑,均未能證明對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確切的療效,因此基本上已成為昨日黃花。
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些“保肝藥“,如脫氧核糖核酸、阿卡明、原葉琳鈉(保肝能)、利肝能(維生素B15)、必需磷脂(肝得健)、泛癸利酮(輔酶Q10)等的命運,也好不了多少。
>> “保肝藥”為何保不了肝
為什么這些“保肝藥”保不了肝,也救不了嚴重肝病患者的性命呢?這要從肝臟病的本質和藥物的性能兩方面談起。
首先,肝臟病的病因有多種,即使同一種疾病也有輕、重和急性、慢性之分。例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至少有5種。以甲型肝炎為例,雖然起病急,來勢似乎很兇,丙氨酸轉氨酶水平很高,往往有黃疸,但由于機體能較快地將病毒清除,有病變的肝臟能夠完全恢復。所以,我們稱急性甲型肝炎為一種良性和自愈性的疾病。患者只要在急性期予以適當休息和治療,如用一些中藥,往往在2-4個月內就可恢復。又如乙型或
丙型肝炎,起病比較隱匿,癥狀也相對較輕,丙氨酸轉氨酶水平較低,黃疽常不明顯。但是,由于病毒持續存在于肝細胞內,容易演變為慢性肝炎,部分會發展為肝硬化。
各種“保肝藥”并不能消滅肝炎病毒,所以也保不了肝臟。對這類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療,就是抗病毒治療,只有把體內的病毒清除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保肝。
其次,目前市售的種種“保肝藥”,其中有的對于動物實驗的肝病,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這些實驗性肝病往往是用化學品人為造成的,與人類的肝病迥然不同。將動物實驗的結果搬到醫療上應用,當然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更何況有不少“保肝藥”,連在動物實驗的模型上也做不出保肝的效果,又怎能保護人類的肝臟呢!
>> 誰能護肝
那么,是否就沒有治療肝病的藥物了?那也不盡然。有一些中西藥物,雖然不能去除病毒或根除肝病,但對肝臟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或某些生化異常,可起到有益的作用,從而可延緩或改善肝病的進展,有的可治療肝病的并發癥。關鍵是醫師要了解各種肝臟病的本質,也要對每位患者的特點有較深入的理解,并觀察其動態的改變。同時也要熟知各種藥物的性質、作用、適應證、劑量、療程和不良反應,然后做出有針對性的用藥方案。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早在兩千年前,我國的經典醫籍上已有類似肝炎和肝硬化的記載。在長期的實踐中,祖國醫學累積了十分豐富的經驗,至今一些經典古方,如小柴胡湯、茵陳蒿湯、逍遙散等,仍有價值。中醫的精髓是辨證施治,因此從總體上來說,應根據不同患者的征候,決定處方的成分。如果機械地使用單個中成藥,治療不同類型的肝炎,則是違背了祖國醫學的原則。近年來,從中草藥中分離到有效成分,或從幾種中藥制成小復方,對于治療肝炎確有一定的療效,但仍各有其適應證,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地亂用。例如,茵桅黃注射液、苦黃注射液、苦參堿注射液、甘草甜素注射液等,對于退黃和降低丙氨酸轉氨酶效果較好垂盆草苷、五味子酯和齊墩果酸等,可使慢性肝炎患者的轉氨酶降低,但不能清除病毒和逆轉病變,特別對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要慎用;有些中藥,如桃仁、丹參等有抗肝纖維化的作用,原則上應與其他中藥配伍,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西藥中近年來抗病毒和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頗受關注。但是,有的西藥只有一些輔助作用,要認準適應證,才能做到合理用藥。例如馬洛替酯,適用于有低血漿白蛋白的慢性肝炎、代償期肝硬化和晚期血吸蟲病,有黃疸的患者最好不用,丙氨酸轉氨酶過高者慎用。如果用于急性肝炎和失代償期肝硬化,那就屬于用藥不當了。又如促肝細胞生長素,對于重癥肝炎可能有效,在病情危重并有肝性腦病時可以一試,但一定要同時給予綜合療法,如乳果糖、不吸收性抗生素、乳酸菌制劑、支鏈氨基酸等。如將促肝細胞生長素用于急性或慢性肝炎,那就屬于濫用藥的范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