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3 病情評估
1. 對于存在代謝危險因素(內臟性肥胖、2型
糖尿病、血脂紊亂、
高血壓病、代謝綜合征,以及近期體質量增加或急劇下降)的患者,除需評估心、腦、腎等器官有無損傷外,建議常規檢測肝功能和做上腹部超聲檢查[4-10,13,22-23]。
2. 對于無癥狀性肝腫大、血清肝臟酶譜異常和(或)影像學檢查提示彌漫性脂肪肝的患者,建議進一步詢問病史并做相關檢查,明確有無其他損傷肝臟因素、是否存在NAFLD并尋找潛在的代謝因素[4-10,17,22-23]。除詳細采集包括近期體質量和腰圍變化、飲酒史、藥物與肝臟毒性物質接觸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常規檢查項目包括:(1)人體學指標(身高、體質量、腰圍)和動脈血壓;(2)全血細胞計數;(3)血清酶學指標,例如ALT、AST、GGT和堿性磷酸酶;(4)HBsAg(陽性者檢測HBV DNA)、抗-HCV(陽性者檢測HCV RNA)、抗核抗體;(5)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血脂譜;(6)FPG和糖化血紅蛋白,如果FPG≥5.6mmol/L且無糖尿病史者則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3. 對于臨床診斷的NAFLD患者,可供選擇的參考指標包括[4-10,17,22-23]:(1)根據FPG和胰島素計算穩態模型評估IR指數(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HOMA-IR),根據OGTT判斷餐后血糖調節能力和胰島素敏感性;(2)全血粘度、超敏C-反應蛋白、尿酸以及尿微量
白蛋白等檢測代謝綜合征有關組分;(3)血清總膽紅素、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時間反映肝臟功能貯備,疑似
肝硬化的患者行胃鏡篩查食管-胃靜脈曲張并檢測甲胎蛋白篩查
肝癌;(4)頸部血管彩色多譜勒超聲檢測動脈硬化;(5)肝臟超聲檢查結論不清,特別是不能除外惡性
腫瘤時,做CT和磁共振檢查;(6)相關檢查明確有無鐵負荷過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等情況;(7)盡管肝活檢至今仍是區分NAFL與NASH以及判斷NAFLD分級和分期的惟一方法,但是NAFLD的臨床診斷通常無需肝活檢證實。
4. 建議肝活檢組織學評估主要用于:(1)經常規檢查和診斷性治療仍未能明確診斷的患者;(2)有進展性肝纖維化的高危人群但缺乏臨床或影像學肝硬化證據者;(3)入選藥物臨床試驗和診斷試驗的患者;(4)由于其他目的而行腹腔鏡檢查(如膽囊切除術、胃捆扎術)的患者;(5)患者強烈要求了解
肝病的性質及其預后[4,9,17,22-23]。肝活檢的費用和風險應與估計預后和指導治療的價值相權衡,肝組織學評估要考慮標本和讀片者誤差等因素。
5. 建議只用于科學研究的檢測項目:葡萄糖鉗夾技術測定IR或通過空腹時肝臟葡萄糖輸出量與胰島素的乘積計算肝臟IR指數;磁共振波譜分析檢測肝臟TG含量;雙能X線掃描或腹部CT判斷體脂含量及其分布類型;雙源CT檢查心臟和冠狀動脈;以及用于鑒別NAFL與NASH以及評估肝纖維化的無創傷檢查措施,例如血清脂聯素、瘦素、凋亡相關指標和肝臟瞬時彈性超聲檢查等[4-10,17,22-23]。
四、治療對策
鑒于NAFLD為代謝綜合征的重要組分并且大多數患者肝組織學改變處于NAFL階段,治療NAFLD的首要目標為改善IR,防治代謝綜合征及其相關終末期器官病變,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次要目標為減少肝臟脂肪沉積并避免因“二次打擊”而導致NASH和肝功能失代償,NASH患者則需阻止肝病進展,減少或防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發癥的發生[4-10,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