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DN)屬于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DM)的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最終可發展成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是DM患者主要死因之一。隨著DM患病率增加,DN的防治已成為世界關注的問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能顯著降低DN患者的尿蛋白量,有降壓及非血壓依賴性腎臟保護作用,是公認的治療DN的首選藥物,尤其對早期DN效果較好。羥苯磺酸鈣自上世紀7O年代開始用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有潛在的血管保護作用,可用于防治DM微血管病變。為探討羥苯磺酸鈣聯合ACEI福辛普利治療臨床期DN的療效及安全性,我們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選擇2009年2月~2010年1月的臨床期DN患者63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0 mg/d,血肌酐(Scr)<133~mol/L,尿素氮<7.1 mmol/L。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T2DM)診斷標準;排除其他腎臟疾病、尿路感染、高血壓、心臟病、肝功能不全、嚴重腦血管病、酮癥酸中毒,以及月經期、劇烈運動、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38~7O歲,病程3.0一l2.5 a;對照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齡42~68歲,病程3.5~16.0 a。兩組臨床資料有可比性。
兩組臨床療效:治療組有效(治療后UAER下降>50%)29例,無效(UAER下降未達有效標準或加重)3例,總有效率90.6%;對照組分別為l9、l2例,總有效率61.3%。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7.469,P<0.01)。
兩組治療前后24 h UAER、FPG、HbA1。變化見表1。
本研究顯示,羥苯磺酸鈣聯合福辛普利能明顯減少臨床期DN患者的24 hUAER,降低FPG,而且對肝、腎功能及血壓無明顯影響。因此認為,羥苯磺酸鈣聯合ACEI是治療臨床期DN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賈海燕 文世林 《羥苯磺酸鈣聯合福辛普利治療臨床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10年 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