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春,潘丹
(廣西平果縣中醫醫院,廣西平果531400)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年第33卷第9期:63-64)
子宮內膜異位癥(以下簡稱內異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的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繼發性進行性加劇的痛經及月經失調、不孕、性交痛等癥。本病的發病近年呈明顯增高趨勢,已成為目前婦科常見病、疑難病之一。約有5%~15%的婦女受累,其中80%患者有痛經癥狀,嚴重者經期不能進行正常生活和工作,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以下簡稱內異癥痛經)的治療,現代醫學目前尚無滿意療法,中醫近年對內異癥痛經的研究較多,且已取得一定成果,現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內異癥痛經根據其臨床表現應屬中醫學“痛經”范疇。醫家大多認為“瘀血阻滯胞宮、沖任”是其基本病機,而對其具體病因病機,不同醫家又有不同的認識。任氏等認為瘀血是產生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癥狀和體征的關鍵,林氏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婦女房勞、多產、婦檢、手術創傷等損傷沖任胞宮,致藏泄功能異常,血不循經、離經之血外溢為瘀阻,或瘀血阻滯為瘀阻,或瘀阻與痰濁互結,或瘀久化熱,即離經之血蓄積盆腔與周圍組織粘連、纖維化,瘢痕形成,導致內膜異位癥的各種癥狀。其主要病機是血瘀,瘀血阻滯,不通則痛,而見痛經。《內經》有“百病皆生于氣”,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夫血之行止順逆,皆由氣率之而行也”。氣滯則血不行,血不行則瘀滯下焦,致使沖脈受損,任脈失通,督脈溫煦失司,太沖脈承運受制,胞脈升降受阻,不通則痛。傅青主認為肝郁、寒濕、腎虛是痛經的病因,尤其從肝郁化火立論以“宣郁通經湯”治療痛經的觀點與眾不同。“夫肝屬木,其中有火,疏則通暢,郁則不揚,經欲行而肝不應,則抑拂其氣而痛生。”肝氣郁結,失于疏泄,氣郁日久化火,煉血成瘀,氣血阻滯于胞脈,沖任失暢,不通則痛。徐氏用宣郁通經湯化裁治療肝郁血熱型痛經48例,總有效率為89.6%。洪氏認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瘀血”,因肝郁氣滯或寒濕凝滯或素體脾。腎氣虛,運血無力或熱郁均可引起氣血運行不暢,致瘀血停滯。瘀滯積于下焦,阻于沖任經脈,不通則痛。臨床上實證或虛實夾雜,純虛證少見。邊氏認為本病病機為“腎虛血瘀”,認為腎陽虛衰,寒凝氣滯,瘀阻胞宮、沖任,不通則痛,而發本病。付氏認為“脾虛血瘀”為本病病機,脾虛濕滯、瘀阻胞宮,不通則痛,出現痛經。
2 治療方法
2.1 辨證施治 基于對“血瘀證”是本病的基本病機的認同,確認活血化瘀是本病的核心治療原則。臨床上針對具體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治療側重點有所不同。
2.2 周期療法 吳氏認為行經為動態周期,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分別采用不同治法:行經期以活血祛瘀為主,兼行氣止痛,以解除經期腹痛、肛門墜脹等主要癥狀,藥用香附、木香、澤蘭、蘇木、延胡索、川楝子、川斷、狗脊等隨證加減。經后期以清化逐瘀為主,兼軟堅散結,藥用半枝蓮、忍冬藤、紅藤、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白毛藤、制延胡索、丹參、大麥芽、炒山楂、香茶菜、山海螺。經前期(行經前7天)以養血活血、溫腎通絡為法,藥用當歸、川芎、白芍、延胡索、川楝子、鹿角片、杜仲、桑寄生、雞血藤、柴胡。現代藥理證實:溫補腎陽藥可激發皮質激素釋放,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療效;清熱解毒藥能消炎止痛,解除盆腔粘連;活血化瘀藥能使血管擴張,改善微循環、抑制異位子宮內膜增生,并促其吸收消散,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張氏等自擬通經活絡湯和通經止痛湯,分別用于內異癥患者的非經期和月經期,非經期治以活血化瘀、調經通絡,予通經活絡湯(方藥組成:莪術、三棱、益母草、當歸 川芎、炮姜、半夏、枳殼、黃芪、黨參、甘草);月經期治以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予以通經止痛湯(方藥組成:莪術、三棱、益母草、當歸、川芎、柴胡、炮姜、肉桂、枳殼、延胡索、黃芪、黨參、甘草),總有效率為89.66%。
2.3 外治法
另外還有穴位貼敷、陰道用藥、微波理療、穴位注射等治法,均取得較好療效。
2.4 中西醫結合療法 趙氏等于月經第5天服安宮黃體酮8 mg/次·d,共21 d;同時服用歸芍調經片4片/次,2次/d;于月經來潮前12 d開始加服益母顆粒沖劑1袋/次,2次/d,共服12 d。觀察75例,并與單服安宮黃體酮組65例對照觀察,結果治療3個療程(6個月)后治療組癥狀緩解率為89.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30.79%。
3 結論
綜上所述,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活血化瘀為大法,多途徑給藥及治療,對內異癥痛經的治療取得顯著療效,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在治療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但目前中醫各種療法的作用機制尚未明了,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和療程、療效判定的量化指標,同時中醫辨證存在主觀性,缺乏客觀統一的辨證分型依據,對不良反應的觀察較少提及,l臨床缺少具有指導意義的循證醫學證據。今后應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藥物作用機理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以量化療效指標,增加療效間的可比性和療效的重復性,篩選出療效高的中藥成藥和制劑,把內異癥痛經的治療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切實服務于內異癥痛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