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功能不全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特異性感染、子宮畸形、宮腔粘連等因素都會導致流產,大多病因都能經過糾正保證正常妊娠[1].在妊娠5~6周后由于HCG對黃體的刺激會促進孕酮增加,使胎盤逐漸的形成,而胎盤正是產生孕酮重要場所[2].孕酮能促進內膜的生長轉化,對孕婦宮腔免疫環境進行有效的調節,從而使受精卵可以正常發育在宮腔之內。有些早期先兆流產是因為孕酮不足,經過對黃體功能的支持可以持續妊娠,改善妊娠結局[3].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有早期先兆性流產妊娠患者臨床資料分析,經過對孕早期孕酮的變化對
保胎治療進行有效的指導,報道如下。
目的:觀察孕酮監測指導孕早期保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有早期先兆性流產妊娠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根據70例患者孕酮值不同,分為4組,第1組孕酮值小于31.8mmol/L共3例,第2組孕酮值處于31.8~47.7mmol/L共6例,第3組孕酮值處于47.7~63.6mmol/L共18例,第4組孕酮值大于63.6mmol/L共43例,分別給予
黃體酮行早期保胎治療。結果:保胎治療結果顯示,第1組胚胎停育3例,流產率占100%;第2組胚胎停育2例,流產率占33.3%;第3組胚胎停育2例,流產率占11.1%;第3組胚胎停育1例,異位妊娠1例,流產率占4.65%,4組流產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應用孕酮監測指導可以幫助孕早期進行保胎治療,效果理想,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
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有早期先兆性流產妊娠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根據70例患者孕酮值不同,分為4組,第1組孕酮值小于31.8mmol/L共3例,患者年齡21~41歲,平均年齡(28.5±3.6)歲;孕周6~10周,平均孕周(7.2±1.8)周;第2組孕酮值處于31.8~47.7mmol/L共6例, 患者年齡21~41歲,平均年齡(29.2±3.3)歲;孕周6~10周,平均孕周(8.0±1.5)周;第3組孕酮值處于47.7~63.6mmol/L共18例, 患者年齡21~41歲,平均年齡(28.6±3.5)歲;孕周6~10周,平均孕周(7.5±1.6)周;第4組孕酮值大于63.6mmol/L共43例,患者年齡21~41歲,平均年齡(27.9±3.9)歲;孕周6~10周,平均孕周(7.9±1.2)周;四組患者年齡、孕周等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孕酮值對比差異顯著(P<0.05)。
1.2 方法第1組患者給予黃體酮肌肉注射,用藥量為60mg,第2組患者給予黃體酮肌肉注射,用藥量為40mg,第3組患者給予黃體酮肌肉注射,用藥量為20mg,第4組患者不應用黃體酮治療,每周復查,分析患者P變化適當應用黃體酮治療進行肌肉注射。4組患者
懷孕6~7周時綜合癥給予B超檢查,了解胎芽、胎囊和胎心等情況,再經過2~3周后復查。根據化學發光法確定4組患者的孕酮值,存在免疫因素患者給予強的松和阿斯匹林治療[4].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4組患者孕酮值、胚胎停育和異位妊娠例數、流產率等情況[5].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卡方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檢驗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保胎治療結果顯示,第1組胚胎停育3例,流產率占100%;第2組胚胎停育2例,流產率占33.3%;第3組胚胎停育2例,流產率占11.1%;第3組胚胎停育1例,異位妊娠1例,流產率占4.65%,4組流產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妊娠后母體內血液孕酮值隨孕周增加會逐漸上升,當孕周達到6周時,孕酮值正常范圍是63.6~95.4mmol/L,孕酮值主要產生部位在卵巢妊娠黃體,當孕周到達8~10周以后,胎盤會取代卵巢作為孕酮重要的分泌場所。只有充足黃體酮才能使子宮內膜保持正常的功能,利于胚胎的臨床發育。黃體酮具體抗排異、抑制子宮收縮等效果,還可以使胎兒順利在子宮內發育到足月。可見,孕早期了解孕婦孕酮值的參考數值,可以給予必要的黃體支持[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第1組3例孕酮值<31.8mmol/L的孕婦均停止胚胎停育,流產率達100%.所以,可以把31.8mmol/L作為終止保胎治療的數據分界線,從而減少患者精神和經濟負擔。同時,對于孕早期孕酮不足有可能會發生流產患者,可以結合母體情況、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結合考慮,分析可能會引起流產的因素,選擇是否給予黃體酮繼續治療[7].
黃體酮治療指征是根據先兆流產癥狀與血清孕酮水平,可以降低黃體酮使用率,減少經濟花費,而且避免因長期應用黃體酮造成肝功能受損或形成血栓,防止由于黃體酮局部注射,出現的紅腫、疼痛等不良反應,從而緩解患者痛苦與緊張情緒[8].
總之,應用孕酮監測指導可以幫助孕早期進行保胎治療,效果理想,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來源:《孕酮監測指導孕早期保胎治療效果觀察》方麗萍,《醫藥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