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弗明漢心臟病研究數據的分析,與無
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因素的女性相比,有
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女性傾向于較早進入絕經期。
荷蘭烏德勒支大學的Yvonne T. van der Schouw博士及其同事在發表于5月16日的《美國心臟病學雜志》(J Am Coll Cardiol 2006;47:1976-1986)上的報告中提出,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會對
心血管疾病不一致的發現及其與絕經年齡的關系、激素替代治療的效果提供新的解釋。
van der Schouw博士及其研究組評估了在研究開始時處于絕經前狀態的695名女性的數據,這些女性在至少兩個兩年一次的檢查之后達到自然絕經。研究開始時的平均年齡為45.5歲(34歲至55歲),絕經時的平均年齡為49.9歲(38歲至58歲)。
當中這些女性在43歲時被評估時,吸煙與絕經平均提前1.6年發生相關。同樣,絕經前膽固醇水平每增加20 mg/dL,與絕經提早發生0.14年相關。膽固醇水平、收縮壓或舒張壓升高的女性發生絕經的年齡較輕,而膽固醇水平和/或血壓降低的女性在較老的年齡進入絕經期。
van der Schouw博士的研究組指出,他們的數據表明絕經前
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可能是絕經年齡的決定因素,反過來也是如此,較早絕經并有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增加
心血管疾病風險。他們提出,
心血管疾病風險與絕經年齡之間的聯系可能是通過
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所介導的,或者動脈粥樣硬化對高度血管化卵巢的缺血性損傷可能引起較早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