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則微博“吃隔夜飯菜胃癌風險高3.6倍”引得帶飯一族人心惶惶,“吃隔夜飯菜胃癌風險高3.6倍”這一傳言是否屬實?帶飯族怎樣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下面為您詳細介紹。
1、隔夜飯致胃癌風險高3.6倍?
目前,尚無明確的證據(jù)表明吃隔夜飯與致胃癌之間存在必然聯(lián)系,更無統(tǒng)計學資料證明“3.6倍”的說法。過去,胃癌以45歲以上年齡居多,現(xiàn)在瞄上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但這絕對不是“隔夜飯”這個單一誘因能夠解釋的,環(huán)境污染、人種、遺傳因素及年輕人不良的飲食嗜好、生活習慣和心理壓力等等都脫不了干系。
冬天的火鍋+辣椒、夏天的燒烤+冰啤酒,以及過量的喝酒+抽煙對健康的殺傷力都比隔夜飯要大得多,隔夜飯要少吃,但也不是絕對不能吃。胃癌其實有跡可循,上腹部疼痛、食欲減退、胃部悶脹、嘔酸、突然消瘦等都可能是其早期信號,而X射線鋇餐和胃鏡以及新興的膠囊胃鏡等檢查手段都能有效診斷,只要做到“三早”即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胃癌的手術(shù)治療效果還是很好的。
2、帶飯族怎樣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
“帶飯族”可以通過對食物科學選擇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如主食米飯,素菜首選茄類、薯類、莖類及豆芽、豆腐、豆皮等豆制品,葷菜選擇蛋類、豬肉雞肉牛肉等,而涼拌菜、海鮮、綠葉菜最好不要攜帶。此外,網(wǎng)帖稱亞硝酸鹽與胺類物質(zhì)結(jié)合生成的N-亞硝基化合物是高危險致癌物,但實際上這個結(jié)合的過程可被豐富的維生素C所阻斷,所以建議帶些新鮮的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及其他植物性抗氧化劑,阻斷N-亞硝基化合物的產(chǎn)生。
3、
隔夜飯要么樣吃?
省中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主任李天望說,剩飯菜并非都適合打包,還有些要注意的食用方法。
冷藏維持在4℃左右
飯菜最好出鍋后就放入飯盒,完全冷卻后再放入冰箱,冰箱的溫度應維持在4℃左右。如果把熱東西放進冰箱,冰箱內(nèi)溫度會升高,導致冰箱里儲藏的食物容易變質(zhì)。
5~6個小時內(nèi)吃掉
剩萊最好在5~6個小時內(nèi)吃掉,吃前一定要加熱。一般情況下,100℃的高溫,幾分鐘內(nèi)可以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但是,如果食物存放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毒素,加熱也不一定能使其分解。
蔬菜不宜吃剩的
蔬菜長時間放置,細菌會大量繁殖,從而制造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具有一定的毒性,當它與食物中的氨基酸發(fā)生反應,就會形成具有致癌性的亞硝胺和亞硝酰胺類物質(zhì),增加了患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