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司莫司汀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主要用于惡性淋巴瘤、腦瘤、黑色素瘤、肺癌等,有較好的療效。
司莫司汀是洛莫司汀(CCNU)的衍生物,作用與卡莫司汀、洛莫司汀相似,烷化DNA,防止DNA修復,改變RNA結構,改變靶細胞的蛋白質和酶的結構和功能。對皮下接種Lewis
肺癌,小鼠自發
乳腺癌,B-16
惡性黑色素瘤的療效優于BCNU和CCNU,而毒性較低。本品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但對M期和G1/S期的細胞有較大的殺傷作用。
司莫司汀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處于G1-S邊界,或S早期的細胞最敏感,對G2期也有抑制作用。本品進入體內后其分子從氨甲酰胺鍵處斷裂為兩部分,一為氯乙胺部分,將氯解離形成乙烯碳正離子,發揮烴化作用,使DNA鏈斷裂,RNA 及蛋白質受到烴化,這與抗
腫瘤作用有關;另一部分為氨甲酰基部分變為異氰酸酯,或再轉化為氨甲酸,以發揮氨甲酰化作用,主要與蛋白質特別是其中的賴氨酸末端的氨基等反應,這主要與骨髓毒性作用有關,氨甲酰化還破壞一些酶蛋白使DNA被破壞后難以修復,這有助于抗癌作用。本品與其它烷化劑并無交叉耐藥性。
司莫司汀口服吸收迅速,服用14C標記的本品,在胃中迅速分解進入血液,并分解為氯乙基及4-甲基環已基兩部分,用藥后10分鐘,血漿中即可出現此兩種物質,1~3小時環已基部分達最大值,6小時氯乙基部分達最高峰。將環已基及氯乙基分別標記的本品120-290mg/m2給病人服用,血漿環已基a半衰期為24小時,β半衰期為72小時;氯乙基的半衰期為36小時。本品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的藥物水平為血漿的15%~30%。本品體內分布以肝、胃、腸、肺、腎中濃度最大,60%的藥物在48小時后以代謝產物的形式從尿中排出,此外亦經膽汁、糞便及呼氣時隨CO2排出。
司莫司汀的不良反應骨髓抑制,呈延遲性反應,有累計毒性。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最低點出現在 4~6周,一般持續5~10天,個別可持續數周,一般6~8周可恢復;服藥后可有胃腸道反應;肝腎功因與較高濃度藥物接觸,可影響器官功能;乏力,輕度
脫發;偶見全身皮疹,可抑制睪丸與卵巢功能,引起閉經及鏡子缺乏。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司莫司汀骨髓抑制、感染、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用藥期間應密切注意血象、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率、血膽紅素、轉氨酶的變化、肺功能。老年人易有腎功能減退,可影響排泄,應慎用。本品可抑制身體免疫機制,使疫苗接種不能激發身體抗體產生。用藥結束后三個月內不宜接種活疫苗。預防感染,注意口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