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現時醫療水平逐日提高,各種治療藥物在不斷更新,新療法研究也時常傳來好消息。但是,癌癥仍然是一種不治之癥,依然在無情剝奪更多人的生命。近日,曾經的央視著名支持人李詠因癌去世的消息,再一次敲響防癌警鐘。
十年時間,名人患癌離世的消息時有傳出,其中不乏陪伴8090后成長、耳熟能詳的央視主持人。
2009年06月05日 羅京(央視主持人)因淋巴癌不幸離世,終年48歲。
2013年07月03日 王歡(央視主持人)因乳腺癌去世,終年42歲。
2015年11月18日 方靜(央視主持人)因胃癌去世,終年44歲。
2017年07月12日 肖曉琳(央視主持人)因直腸癌轉移離世,終年55歲。
2018年10月25日 李(央視主持人)因癌癥在美國去世,終年50歲
在談癌色變的時代,癌癥卻如家常便飯一樣常見。我們不得不反復思考:為什么曾經的“罕見病”變成了今天的“常見病”?
關于癌癥的病因,科學家們也還不能完全明確具體病因。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7年最新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可以將致癌物區分為:1類致癌物、2類致癌物、3類致癌物、4類致癌物。
1類致癌物
1類致癌物是指經確定對人能夠致癌的物質,共有120種物質被明確為對人確認致癌。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就是:煙草污染。
吸煙有害健康雖然人人皆知,但多數中國人每天幾乎都生活在煙草污染的環境中。這是因為很多中國男性無論年齡大小、身在何處,吸煙已經成為了他們每日的生活“必須項”。而主動吸煙的人每天也在強迫其他人被動吸煙,二手煙草煙霧和附著在衣服上的三手煙味,總是充斥在各種場合,無形中直接危害周邊人的身體健康。
不管是從自身健康為出發點,還是以道德為準則,戒煙和在吸煙區吸煙,理應成為各位煙民的自覺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類致癌物清單(共120種)。見表
2類致癌物
2類致癌物是指可能會對人累致癌,共有280種,被細分為2A類致癌物(81種)和2B類致癌物(299種)。其中,2A類和2B類的主要區別在于:2A類致癌物對人致癌的證據有限但動物實驗致癌證據成份;而2B類致癌物對人致癌的證據有限且動物實驗致癌證據不充分,或者是對人致癌證據不足且動物實驗致癌證據充分。
2類致癌物總體來看,都是一些化學物質,比如常見的阿霉素、乙醛、鉛、非砷殺蟲劑。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類致癌物清單(共280種)。見表
3類致癌物
3類致癌物是指對人類致癌性可疑的物質,但是還沒有充分的人體或者是動物數據證明。其中,咖啡因、皮革制品加工、利福平、氯化飲用水、乙烯平板玻璃和特種玻璃制造、染發產品都屬于3類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3類致癌清單(共502種)。見表
4類致癌物
只指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的物質,只有一種就是己內酰胺,但是缺乏充足證據支持其具有致癌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癌癥的出現,是長年不健康生活導致的惡果,致癌物質的分級只是明確了致癌證據的確鑿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盡可能的減少與致癌物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