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素是引起胃癌、肝癌、食道癌的罪魁禍首,它是由發霉的糧食、花生所長出的黃曲霉菌產生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肝癌多發于溫暖、潮濕、容易滋生黃曲霉菌的地區,尤其是食用玉米、花生多的地區。黃曲霉素是由黃霉菌產生的真菌毒素,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主要損害肝臟并有強烈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目前,國際癌癥中心已將黃曲霉毒素定為致癌劑。
據調查,我國肝癌高發區,特別是溫濕的長江以南,肝癌發病率明顯增多,這是因為當地氣候很適宜霉菌的生長,食物霉變而污染黃曲霉素的現象較為嚴重。黃曲霉素具有比較穩定的化學性質,只有在 280℃ 以上高溫下才能被破壞。
預防措施:家中購買花生油時,要注意質量,同時不要一次性買太多。質量差的花生油含有很高的黃曲霉素,尤其是南方天氣潮濕,花生油存放時間過長易霉變。因此,平時存放糧油和其他食品必須保持低溫、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裝食品,盡可能不囤積食品,注意留意食品的質量和保存期,盡可能在保存期內食用。生活中可改用茶樹油、橄欖油等植物油。此外,不吃霉爛、變色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