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下的文章就是有關沙利度胺片的治療功能,使用的一些原理的簡單的介紹,同時在使用在這藥物治療,我們還可以了解一些有關控麻風反應癥的情況。
麻風反應癥是目前一種危害極大的疾病,在醫學上發現主要的癥狀有以下的幾種:
1、結核樣型麻風(TT)。臨床上本型較多見,損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經和皮膚。皮損為紅
色斑疹、紅色或暗紅色斑塊,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清,表面干燥無毛,有時有鱗屑,局部感覺障礙出現早且明顯。
2、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BT。常見皮損為斑疹、斑塊和浸潤性損害,基本特點似結核樣型,但損害多發。典型皮損中央有明顯的空白區,周圍常有小的衛星狀損害,周圍神經損害多發,皮損感覺障礙明顯。
3、中間界線類麻風(BB)。典型皮損為斑疹與浸潤性的雙型損害,基本皮損呈多形性和多色性。可見有特征性的倒碟狀、靶狀或衛星狀損害。面部皮損呈蝙蝠狀者,稱雙型面孔。皮損大小不一,數量較多;神經損害多發,但不對稱。皮膚與神經的損害和功能障礙介于結核樣型和瘤型之間。中間界線類麻風可向結核樣型或瘤型麻風轉化。
4、界線類偏瘤型麻風(BL。皮損有斑疹、斑塊、結節和彌漫性浸潤等,分布廣泛,不完全對稱,少數皮損邊緣可見。有的彌漫性浸潤中央可見空白區。淺神經腫大,多發但不對稱。晚期患者皮損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潤可形成獅面,鼻中隔潰瘍或鞍鼻。病變還可以侵犯內臟。
5、瘤型麻風(LL。早期瘤型皮損多為斑疹,呈淡紅色或淺色,邊緣模糊,形小數多,分布對稱。無明顯感覺障礙和閉汗,可有癢和蟻行感等感覺異常。病程長者可出現溫覺、痛覺遲鈍。
針對以上的控制瘤型麻風反應癥,使用
沙利度胺片的治療功能經過眾多患者的使用證實不錯。沙利度胺片額主要功能是用于控制瘤型麻風反應癥。對于各型麻風反應如發熱、結節紅斑、神經痛、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等,有一定療效,對結核樣型的麻風反應療效稍差。對麻風本病無治療作用,可與抗麻風藥同用以減少反應。作用機制推測有免疫抑制、免疫調節作用,通過穩定溶酶體膜,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性,產生抗炎作用。尚有抗前列腺素、組胺及5-羥色胺作用等。
使用沙利度胺片的同時,對于疾病還要注意一些預防事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給予規則的藥物治療,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傳染、消滅麻風病。鑒于目前對麻風病的預防,缺少有效的預防疫苗和理想的預防藥物。
以上就是關于使用沙利度胺片的一些基本的情況,詳情咨詢百濟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