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片(反應停、酞胺哌啶酮)是一個眾所周知、而又令人心驚膽戰、后怕無窮的藥物,該藥20世紀50年代最先在德國上市,作為鎮靜劑和止痛劑,主要用于治療妊娠惡心、嘔吐,因其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且少,而迅速在全球廣泛使用。但是在短短的幾年里,全球發生了以往極其罕見的上萬例海豹肢畸形兒,經調查研究發現,導致這些畸形兒的罪魁禍首就是當時風靡全球的沙利度胺片。剎時,沙利度胺片由寵兒變成了棄兒,全球幾乎禁用沙利度胺片。
然而,科學家并未全盤否定沙利度胺片,繼續對它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免疫、抗炎、抗血管生成的藥理和一些疑難病癥上的臨床治療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欣喜和鼓舞的結果,從而使人們對沙利度胺片又有了新的認識。在臨床應用效果方面也得到了較好的評價,但還是要認真監測其不良反應,以便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現在的沙利度胺作為谷氨酸衍生物,是沙利度胺片的主要成分,雖然對麻風病無治療作用,但與抗麻風病藥同用以減少麻風反應,治療各型麻風反應,如淋巴結腫大、結節性紅斑、發熱、關節痛及神經痛等療效較好。沙利度胺作用機制推測有免疫抑制、免疫調節作用,沙利度胺通過穩定溶酶體膜,一直中性粒細胞趨化性,產生抗炎作用。
服用沙利度胺片后,沙利度胺作為主要的藥物成分,能對T淋巴細胞的兩種亞型Th1和Th2作用,醫學研究人員發現Thd能夠誘發并增強IL-4和IL-5的合成,抑制植物凝集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單核細胞合成干擾素γ(IFN-γ),降低TNF-α、IL-6和IL-10mRNA的水平,而對IL-12和IFN-γmRNA的水平無影響。
沙利度胺的免疫調節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淋巴細胞的作用包括降低CD4+細胞和刺激CD8+細胞,從而降低CD48比率起作用的。
此外,沙利度胺這種藥物成分還有如下的藥理作用:
1.沙利度胺的抗血管新生作用:用于抗
腫瘤、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
2.沙利度胺的免疫調節作用(抗炎作用):用于
風濕免疫性疾病、皮膚疾病的治療
3.沙利度胺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鎮靜作用):催眠、鎮痛、止吐,抗焦慮、抗焦躁不安
每一種事物都會有其積極與消極的一面,沙利度胺片作為一個經典的例子,則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切。可是,沙利度胺作為其主要的成分,只要人們正確研究出它的適用之處,便能發揮其最大的優勢,相信科學界對沙利度胺的研究還在進行中,我們也期待沙利度胺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