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機
(一)病因 對于
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從臨床發現其相關因素很多,據國內外文獻報道,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與子宮內膜的發生有密切關系。
1.外源性雌激素的作用與內源性雌激素增高 這是當前子宮內膜癌發病的最值得重視的部題。因雌激素可引起子宮內膜的異常改變,如囊性增生,腺瘤樣增生及不典型增生,進而發展為內膜癌。任何一種危險因素均可通過影響內雌激素的水平而導致內膜癌的發生。
2.未婚未育或晚婚、晚育 此類人群因雌激素的持續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對抗與高節,引起子宮內膜增生與癌變。
3.肥胖、
高血壓、
糖尿病 三者常與子宮內膜癌并存,臨床上稱之為內膜癌的三聯征。其發病原因,大多數學者認為垂體功能紊亂可能是內膜癌和代謝異常的共同原因。
4.晚絕經 由于晚絕經者最后幾年內多無排卵,延長了雌激素的作用時間,使宮內膜異常增生及癌變。
5.卵巢的作用 多囊卵巢患者不排卵,宮內膜受雌激素持續刺激,缺乏周期性內膜剝脫,使內膜增生過長進而癌變,而功能性卵巢
腫瘤病人,由于具有分泌雌激素的能力,病個體內具有較高水平的雌激素,雌激素的持續作用引起子宮內膜增生與癌變。因此,對卵巢病變久治不愈者,應行子宮內膜活檢,以確定有無子宮內膜癌存在。
6.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患
癌癥者,其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增高,有一定的家庭遺傳傾向,常與
乳腺癌、
卵巢癌合并存在。
(二)病機
子宮內膜癌屬中醫"癥瘕"、"帶下"范疇,其病因不外乎氣滯、血瘀兩種。中醫學認為多由內傷七情,憂思郁怒,肝脾氣逆,氣滯血瘀,經絡滯塞而成。郁久化火,積濕成熱,聚于下焦,濕熱瘀毒互結胞中,血敗內腐,或赤白帶下,氣味腥臭,或陰道流血淋漓不斷,或子宮增大,病程遷延日久,濕熱傷陰,氣血虧損,終致形成正虛邪實。張景岳說:"瘀血留滯作癥,惟婦人有之,其證或由經期,或由產后。凡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忿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滯或積蓄勞弱而不行。"
二、分型
按腫瘤生長方式,病變主要表現為局限型和彌漫型兩種;按組織學分類可分為子宮內膜腺癌、子宮內膜棘癌、子宮內膜腺鱗癌。
1.局限型 多見于早期,病變局限子宮內膜一部位,多在后壁和底部,呈乳頭狀、菜花狀或息肉狀,隆起于子宮內膜面,發展快,可形成潰瘍、出血和壞死,也可向肌層侵犯,類似彌漫型的發展狀況。
2.彌漫型 子宮內膜癌沿子宮內膜面廣泛生長,或多中心發展到廣泛內膜受累,自子宮角蔓延至輸卵管,自內膜向下發展到宮頸管。病變區內膜增厚,質脆、壞死易出血。若癌組織侵及子宮肌層乃至漿膜層,可在子宮分成大小不等的結節,繼續發展可累及膀胱、直腸和盆腔。
三、播散與轉移
子宮內膜癌的轉移途徑主要為淋巴轉移、直接浸潤與蔓延、血行轉移。
1.淋巴轉移 淋巴轉移是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轉移途徑。其轉移部位與癌灶生長部位有關,可轉移至盆腔、腹腔、直腸、陰道前壁等部位的淋巴結。
2.直接浸潤 宮內膜癌可直接浸潤子宮肌層。肌層受侵增加了腫瘤轉移的機會,深肌層受侵者預后差。
3.直接蔓延 病灶沿子宮內膜向四周蔓延生長,向下可侵及宮頸,經頸管蔓延到陰道,向上經輸卵管擴散至卵巢,進而廣泛種植于盆腔、腹腔,出現腹水。
4.血行轉移 宮內膜癌晚期病人,可經血行轉移至肺、肝、骨骼等部位,并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