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全世界75%的人群處于“亞健康”狀態,即活力降低,功能減退,易疲勞的一種生理狀態,常出現的癥狀有:頭昏,耳鳴,心慌,胸悶,多汗怕冷,頭痛,腰酸背痛,全身無力,食欲不振,性功能障礙,月經不調,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精神萎糜,反應遲鈍,思路混亂,易怒,煩噪,情緒緊張,自制力降低,心情不愉快,常感焦慮和心情壓抑,失眠,多夢,易驚醒,醒后不解乏……這種狀態若長期得不到改善,人體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患上各種疾病。
1、什么是亞健康?
所謂亞健康狀態,通俗的說,多指無臨床癥狀和體征,或者有病癥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的信息,處于一種機體結構退化和生理功能減退的低質與心理失衡狀態。一般來說,亞健康狀態由四大要素構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勞和虛弱狀態,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或疾病前狀態,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狀態,以及與年齡不相稱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狀態。
2、亞健康的起因
⑴ 過度緊張和壓力。研究表明長時期的緊張和壓力對健康有四害:一是引發急慢性應激直接損害心血管系統和胃腸系統,造成應激性潰瘍和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進程和心血管事件發生;二是引發腦應激疲勞和認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壞生物鐘,影響睡眠質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導致惡性腫瘤和感染機會增加。
⑵ 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如高鹽、高脂和高熱量飲食,大量吸煙和飲酒及久坐不運動是造成亞健康的最常見原因。
⑶ 環境污染的不良影響。如水源和空氣污染、噪聲、微波、電磁波及其它化學、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勝防的健康隱性殺手。
⑷ 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這是心理亞健康和軀體亞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3、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我們通常說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與“病”含義不同。“疾”是指不易覺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會發展到可見的程度,便稱為“病”。這種患疾的狀態,現代科學叫“亞健康”或“第三狀態”,在中醫學中稱“未病”。“未病”不是無病,也不是可見的大病,按中醫觀點而論是身體已經出現了陰陽、氣血、臟腑營衛的不平衡狀態。我們的祖先早就意識到,有了疾病除積極尋找除疾之法外,還積累了許多預防疾患的措施。《黃帝內經》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纓、防患未然”的重要。
4、亞健康的治療策略
⑴ 物理療法:物理療法是指用光、熱、電、磁、聲、氣體、水等因子作用于機體,進行保健和疾病治療,就是物理因子治療,簡稱理療。
⑵ 心理治療:就是利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技巧,通過各種方法,應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影響對方的心理狀態,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活動、情緒障礙,解決其心理上的矛盾,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⑶ 藥物治療:西藥對亞健康狀態療效不佳。中草藥效果明顯。中藥具有多樣性并適應多樣性的特點,不像西藥藥物那么激烈,可將人們的“亞健康”狀態調節到正常。
5、靈芝與亞健康
靈芝的“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療效能糾正亞健康,使人體恢復基因穩態,保持健康。
(1)靈芝能提高人體活力,消除疲勞
(2)具有激活免疫系統,增強機體抵抗力作用
(3)靈芝有其他藥物所不能比擬的三大優點:
a、無任何副作用
b、不特定對某一內臟或器官有效
c、促使全部內臟或器官機能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