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臨床治療存留的最為主要的問題,便是藥物使用缺乏合理性,其中表現最為顯著的便是抗菌類藥物,致使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強,醫院感染率逐年上漲,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還增加了其醫療成本,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徹底解決現實意義重大。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藥師開始涉足臨床治療,協同醫生共同對藥物使用進行管控[1-2].基于此,本院為了確保臨床用藥合理,促使醫療質量實現進一步提升,在臨床用藥過程中,實施藥師干預措施,具體實驗內容如下:
目的:觀察藥師干預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以及提高醫療質量方面的應用效果。方法:擇取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間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16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劃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各83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給藥護理,干預組患者接受藥師干預給藥,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用藥情況。結果:干預組患者的門診處方合格率為93.98%,對照組患者的門診處方合格率為77.11%,比較兩組數據,組間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顯著性,即P<0.05;而且干預組患者在抗菌藥物使用種類、使用天數、使用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方面的數據值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即相應數據組間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給藥治療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藥師干預措施,可以確保臨床用藥合理,提高醫療質量,促進患者恢復,除此外,還能減少患者的住院費用,降低其經濟負擔,值得臨床實踐全面普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間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166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嚴重性重要器官并、系統疾病、神經障礙、藥物過敏等情況,均在對本次實驗內容進行詳細了解后,自行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劃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各83例。其中,對照組有61例為男性患者,22例為女性患者,年齡介于30歲-69歲之間,平均為(45.5±13.1)歲;干預組有59例為男性患者,24例為女性患者,年齡介于32歲-68歲之間,平均為(45.0±12.8)歲。就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相應數據組間不存在明顯差異,即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值得比較。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給藥護理:護理人員遵照醫生囑咐定時定量給予相關藥物。
干預組患者接受藥師干預給藥,詳情見討論。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門診處方合格率以及抗菌藥物使用種類、使用天數、使用費用、平均住院時間。
門診處方合格率判定標準: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為不合格;患者臨床癥狀局部緩解,為良好;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為優異。合格率=(良好+優異)/總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用藥數據,計數資料(n,%)組間差異,為χ2檢驗,計量資料(±s)組間差異,為t檢驗,P<0.05判定統計學意義顯著。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門診處方合格率為93.98%,對照組患者的門診處方合格率為77.11%,比較兩組數據,組間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顯著性,即P<0.05.
3 討論
本次實驗過程中,分別對兩組臨床用藥患者行常規給藥護理、藥師干預給藥護理,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門診處方合格率為93.98%,對照組患者的門診處方合格率為77.11%,比較兩組數據,組間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顯著性,即P<0.05;而且干預組患者在抗菌藥物使用種類、使用天數、使用費用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方面的數據值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即相應數據組間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盧志斌[3]的研究結果。
本次實驗所采取的藥師干預共有兩個內容:
第一,處方干預:①通過培訓方式,大力宣傳處方管理方法與相關內容,強調處方規范性的重要影響,提高醫務人員的使命感、責任心;②構建相應的管理制度,例如,不當處方公式制度、不當處方點評制度、處方質量檢查制度、藥物使用記錄制度等,以此對醫務人員的臨床用藥行為進行嚴格監督,并參考制度要求,對其進行考核,強化處方審核,提高處方質量;③對藥師進行業務培訓,強化其處方審核能力;④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用藥依從性;⑤定期公布處方審核情況,強化義務人員的工作認真性、積極性;⑥制定合理用藥監督管理措施,就合理用藥、藥物治療學等內容對藥師進行繼續教育,提高其藥物學知識水平[4-5].
第二,病例干預:①充分發揮藥事管理委員會的職能,提高藥物經濟學的合理性,降低藥物使用成本,改善治療效果;②分級管理抗菌藥物;③結合患者實際病情,制定臨床給藥路徑;④加強耐藥性監測工作;⑤加大合理用藥宣傳力度以及用藥培訓工作;⑥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作為考核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⑦遵循臨床服務宗旨,做好用藥調查、干預、反饋、追蹤以及評估等技術支持工作[6].
現階段,合理用藥已成為臨床藥物治療的關鍵組分,合理用藥即對藥物的經濟性、有效性、安全性進行充分考慮。對于合理用藥而言,安全性為前提條件,會直接影響藥物使用的效益、風險。藥師干預時,必須多方衡量,確保可以為患者提供經濟合理、安全性顯著的藥物。由于合理用藥干預工作涉及多個方面,極具困難性、復雜性,因此,其已成為當前醫療質量控制的關鍵指標,必須基于高度重視。而本次實驗結果表明,有效的藥師干預措施可以降低抗菌藥物使用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值得關注。
結語
綜上所述,在臨床給藥過程中,施以有效的藥師干預措施,可以提高醫療水平,為患者用藥安全提供基礎保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來源:《藥師干預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高醫療質量的效果觀察》易桂華,《中國蒙醫藥》2016年2月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