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并發慢性
關節炎,引起骨關節改變,臨床并不少見。由于關節病型銀屑病與
類風濕性關節炎兩者均好發生在手、足小關節,在臨床和X線片診斷中,對關節病型銀屑病缺乏認識,往往被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加強對本病的認識,從我院皮膚科收治的銀屑病患者389例中,選出典型的關節病型銀屑病患者30例,并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60例對比,兩者在臨床和X線特點及試驗室的改變分析討論如下。
目的:探討銀屑病與關節炎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對本病的認識。方法:從我院皮膚科收治的銀屑病患者389例中選出有骨關節癥狀,經X線攝片證實有手、足指(趾)間關節骨質改變的關節炎患者30例,并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60例進行對比。結果:關節病型銀屑病在雙手25例中發生在掌指關節及近端指間關節6例,遠端指間關節19例;雙足9例,跖趾關節3例;遠端趾間關節6例;雙手、足所累及的關節尚未見有對稱性發病。類風濕性關節炎60例中,累及腕關節12例,累及雙手近端指間關節48例;雙足近端趾間關節15例;雙手、足對稱性發病56例。結論:關節病型銀屑病多侵犯雙手、足指(趾)間關節的遠側端,類風濕性關節炎多侵犯雙手、足指(趾)間關節的近側端和腕關節,且兩者對稱性發病完全不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齡19~68歲;病程2個月~35年,平均病程5年。凡對有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的關節,都給予攝片和實驗室檢查。同時收集我院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60例與之比較,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齡16~72歲;病程1個月~20年,平均病程4年。凡對有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的關節,均給予攝片和化驗檢查。
1.2 實驗室檢查 類風濕因子測定采用免疫比濁法;血沉試驗采用魏氏法。
2 結果
2.1 關節病型銀屑病30例類風濕因子檢測均呈陰性,血沉快5例。而類風濕性關節炎60例類風濕因子檢測均呈陽性,血沉快52例。
2.2 關節病型銀屑病侵犯雙手25例,累及掌指間關節及近端指間關節6例;遠端指間關節19例。關節病型銀屑病侵犯雙足9例,累及跖趾關節3例;遠端趾間關節6例;雙手、足所累及的關節尚未見有對稱性發病。關節骨質破壞較輕,多呈局限性、孤立的、小穿鑿樣骨質缺損,邊緣清楚,骨質稀疏不明顯,本組病例僅見局限性骨質稀疏5例。關節骨質破壞較重致關節間隙變窄2例,未見關節屈曲、脫位等畸形及關節強直改變。
2.3 類風濕性關節炎60例中,腕關節損害12例,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損害48例;雙足近端趾間關節骨質損害15例;雙手、足對稱性發病56例。關節軟骨和骨端骨質破壞以及骨質稀疏甚為顯著,骨質破壞邊界不清,模糊。早期出現關節間隙變窄55例;手指間關節屈曲18例,出現關節半脫位畸形7例,關節纖維性強直改變5例。
3 討論
早在1822年國外學者Alibert首先報告關節病型銀屑病,1976年Willam等報告典型關節病型銀屑病主要侵犯遠端指(趾)間關節,但國內對本病報道較少。在臨床工作中,由于對本病缺乏認識,至今仍有不少人將其混淆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減少誤診,我們從臨床、X線片和實驗室檢查等方面,總結闡述關節病型銀屑病的特點,以及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鑒別要點,以加深對本病的認識。
關節病型銀屑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無論從臨床表現特點、X線征象、實驗室檢查結果均不相同,關節病型銀屑病所累及的手、足指(趾)間的關節為不對稱性改變,并以侵害手、足指(趾)間遠側端關節骨質為特征。本組病例尚未見累及腕關節及身體其他骨關節等部位,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反。
關節病型銀屑病侵犯骨關節的X線特點:大部分病例發生在手足指(趾)間關節遠側端,骨質破壞較輕,多在指(趾)骨關節面表現為局限性、孤立的、小的穿鑿狀骨缺損,邊緣清楚。嚴重者,指(趾)骨遠端邊緣可有骨質破壞吸收,骨端逐漸變尖變細,似鉛筆尖形。末節指(趾)骨的基底部有贅生性改變,可有骨刺形成,或其附近有不規則斑點狀新骨形成。末節指(趾)骨遠端可呈叢狀擴大,但軟組織不寬,指端不呈杵狀改變。骨質稀疏不明顯,有時可見局限性骨質稀疏。本組病例見2例有嚴重關節骨質破壞,而使關節間隙變窄。其余病例關節骨質破壞均較輕。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特點:大部分病例侵犯手、足指(趾)間的近端關節和腕關節,關節骨質破壞比關節病型銀屑病骨質破壞嚴重。骨質缺損及囊性改變范圍較廣,邊界不清,模糊,并早期表現關節間隙變窄,周圍骨骼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稀疏,雙手、足累及的關節均為對稱性改變。指(趾)骨遠端關節不被累及。出現關節屈曲18例,關節半脫位畸形7例,手指間關節表現為纖維性強直5例。
表1 關節病型銀屑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鑒別要點(略)
關節病型銀屑病的臨床特點是30例關節炎均在銀屑病之后發病,我們統計,患銀屑病最短2年出現關節炎癥狀,最長25年才出現關節炎癥狀,本組病例患銀屑病6個月~3年出現關節炎癥狀23例,占76%.銀屑病的皮膚損害都比較嚴重,銀屑病患者的皮膚損害越重,關節炎的發病幾率就越高,侵犯關節骨質就越早。本組的銀屑病均較頑固,并反復發作,且四肢末端均有不同程度銀屑病的皮膚損害,其中指(趾)甲銀屑病24例。關節病型銀屑病的另一特點是,臨床治療中,隨著銀屑病的好轉,關節炎亦好轉,充分說明銀屑病與關節炎的關系密切。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呈陰性,血沉正常。而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呈陽性,血沉快。關節病型銀屑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鑒別點見表1,以供參考。
通過有關文獻資料復習和我們統計的資料分析研究,綜上所述,關節病型銀屑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無論是從臨床特點或是X線表現以及實驗室檢查兩者均不相符,從而,進一步證實銀屑病患者的骨關節損害是銀屑病的一種特殊組成部分,關節炎是銀屑病的一種并發癥。
(參考來源:《關節病型銀屑病30例診斷分析》郭永寬 鄒曉光 初迎幸 李光強,《河北醫藥》2009年4月31卷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