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歷摘要
患者,男,39歲,工人。因全身紅斑、鱗屑4年,加重伴膝、腕、指(趾)關節紅腫疼痛5個月,于2003年8月27日收入院。患者于4年前無明顯誘因先于雙下肢出現散在分布的指甲蓋大小的紅斑及輕度鱗屑,同時伴有輕微瘙癢。1年后皮損逐漸增多,并擴展到頭皮和軀干、雙上肢部位,部分皮損擴大融合成片狀,上覆鱗屑增厚呈銀白色。病情反復發作,夏輕冬重,經久不愈。因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故一直未做正規系統的檢查和治療。
2003年4月初先于左膝關節紅、腫、熱、痛,繼而雙側腕關節、踝關節、指(趾)關節均出現上述同樣癥狀。在當地醫院膝關節攝片提示:關節積液。由于未進一步治療,所以關節疼痛癥狀逐漸加重,活動受限,且全身皮疹增多伴有低熱。既往體健,無傳染性疾病史,家族中無類似病史和遺傳病史。查體:T37.8℃,P80次/min,R20次/min,BP14/11kPa,慢性病容。左膝關節、踝關節、腕關節、指(趾)關節紅腫、壓痛明顯,左膝關節運動受限。皮膚科情況:頭皮、軀干、四肢可見片狀紅斑,背部、雙側小腿呈大片狀,其上被覆灰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實驗室檢查:血WBC7.2×10 9 /L,N0.74,L0.26,PLT358×10 9 /L,血沉107mm/h;尿、便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
免疫球蛋白均正常,
類風濕因子、抗O均為陰性。肝、膽、胰、脾、腎B超檢查無異常。雙腕X線檢查:腕關節局部骨質稀疏、部分密度不均減低。膝CT檢查:左膝關節骨質稀疏、骨小梁結構部分紊亂,局部骨密度減低。臨床診斷為關節病型
銀屑病。
2 討論
關節病型銀屑病又名銀屑病性
關節炎。關節病型銀屑病除有銀屑病損害外,病人還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多數病例常繼發于銀屑病之后,多為銀屑病癥狀惡化或加重才發生關節改變。這種關節炎
可同時發生于大小關節,受累關節可紅腫、疼痛,重大關節可以積液,關節活動受限以至關節僵硬。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累及四肢小關節,一般多為對稱性。銀屑病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輔助檢查鑒別診斷要點:前者除具有銀屑病的表現外,其X線表現也有所不同。銀屑病性關節炎,早期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間隙可增寬,骨質普遍稀疏。后期關節面因滑膜增生侵蝕破壞而模糊或凹陷缺損,關節間隙變狹窄,以致關節強直和畸形。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主要表現為關節間隙稍增寬,關節軟骨破壞后變窄。后期關節面侵蝕模糊、骨質稀疏和關節邊緣的小囊狀破壞,骨質稀疏、關節間隙變窄和關節屈曲畸形出現較早。此外,關節病型銀屑病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試驗多為陰性。
綜上所述,關節病型銀屑病的關節炎表現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鑒 別,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是不難作出診斷的。
參考來源:《關節病型銀屑病1例》吳廣俠 王錫華 何小平 王永俠 姜政勇 馮占鐸,《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9月第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