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是一種以皮膚代謝障礙產生慢性鱗屑性皮損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臨床特點表現為紅色的丘疹或斑塊,皮損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搔抓鱗屑即可脫落,由于脫落的鱗屑為白色,故稱為銀屑病。如何治療效果更好?筆者根據中國中醫藥研究中心施恩醫院提出“治其外,必治其內”,“治其內,必治其本”的辨證施治理論,采用中西醫結合,標本兼治的方法治療銀屑病21例有了新進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2年3月~2004年3月收集
皮膚病門診病人21例,進行治療隨訪觀察、時間觀察。其中男13例,女8例;10~19歲3例,20~29歲4例,30~39歲5例,40~49歲5例,50歲以上4例。皮膚表現為散發型紅色丘疹3例,遍及全身集成厚痂塊狀的7例,并發化膿性有3例,呈塊狀紅斑疹8例。單獨西醫療法4例,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17例。
1.2 方法 采用在給予西藥鈣劑、維生素C、咪唑類、皮質激素類等治療的同時,再加內服中藥土茯苓散加減外用中藥復方苦參洗劑,同時再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靜滴,以達到改善皮膚及內臟血液循環的作用,注意激素用量,每日氟美松10mg,每3日減量2.5mg,減完即停用,但其他藥物的療程需15~20天。
2 結果
單獨采用支持對癥即靜滴鈣劑、維生素C、氟康唑、甲硝唑、地塞米松,肌注強力解毒敏、維生素B12、維生素B2、撲爾敏等治療的4例患者中,半年后有3例復發又再來治療。有17例在支持對癥的基礎上加靜滴復方丹參注射液,以改善皮膚及內臟血循環,內服中藥土茯苓散加減以調理臟腑代謝功能及外用中藥復方苦參洗劑等綜合治療后不再復發。
3 討論
21例銀屑病患者根據病人情況采用兩種方法治療,一種是單用支持對癥的西醫療法,即按常規給予靜滴鈣劑、維生素C、氟康唑、甲硝唑、地塞米松等,肌注止癢抗過敏針,但要注意的是地米每日最大劑量為10mg,以后每3日減量2.5mg,減完即停用,而其他藥物繼續維持3~5天,半年后就先后出現復發現象;另一種方法是在支持對癥的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液及內服中藥土茯苓散加減及外用中藥復方苦參洗劑療程同上,其結果不再復發,可見對銀屑病的治療是一個多環節的治療,既要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皮膚及內臟血液循環,調整臟腑功能代謝紊亂,消除一切致病因素,又要采取綜合療法才能達到滿意的治愈率。說明對銀屑病的治療不能單獨使用某種外用藥膏或某一種特效藥物就能根治銀屑病,因為銀屑病本身病因復雜,皮損形態多樣化,病情發展相互轉化,所以對銀屑病要綜合性的治療,才能真正為此類患者解除痛苦。
參考來源:《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8年4月7卷4期;《綜合療法治療銀屑病21例療效觀察》;陳龍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