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癢,一般認為是由皮膚疾患引起的,其中最常見的是老年性冬季瘙癢癥。由于近期天氣寒冷,到醫院看病或到藥店買藥的患瘙癢癥的老年患者有所增加。老年人因性腺和內分泌功能減退,皮脂腺和汗腺萎縮,使皮膚過于干燥,皺縮的皮膚內分布的神經末梢感受器老化蛻變,向中樞發出異樣的刺激信號,引起皮膚瘙癢,其癥狀以嚴冬為甚。另有一些特別明顯、持續性或復發性的皮膚瘙癢,卻無任何先行或同時并發的皮疹,則大多是多種疾病的信號。藥店的藥學服務人員應該幫助患者分清引起皮膚或者是黏膜瘙癢的原因,如果考慮是其他病癥引起,應勸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早作治療,以免釀成大病。一般來說,疾病引起的瘙癢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的肝膽疾病,包括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等,因血清和皮膚中膽鹽濃度升高,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膚瘙癢。孕婦因懷孕時內分泌紊亂,會導致“妊娠性瘙癢”,這是懷孕時雌激素和孕激素升高所致,產后這些癥狀會自動消失。
內分泌系統疾病:“甲亢”和“甲減”病人大約有19%發生皮膚
瘙癢,但者還有區別,“甲亢”的
瘙癢出現較早,因“甲亢”者皮膚較潮濕,故
瘙癢在夏季大多有加重表現;而“甲減”的
瘙癢出現較遲,且發展緩慢,皮膚更加干燥粗糙,易誘發冬季
瘙癢。
糖尿病人因血糖升高,使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明顯下降,更易受細菌、病毒感染而誘發皮膚
瘙癢。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慢性腎炎病人,尤其是進入后期(尿毒癥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和尿素等代謝物無法排出體外,而在體內大量潴留,并隨汗液排出體表,故易引起全身性頑固瘙癢,且奇癢難忍。中老年婦女常因月經不調、白帶增多、外陰不潔、卵巢病變,或因陰道滴蟲和真菌感染而致外陰炎癥等,常可發生外陰瘙癢。
血液系統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大多伴有全身性皮膚瘙癢,有的表現為灼痛和刺痛,夏季加重,熱浴后更甚,半小時后可緩解,服用阿司匹林可減緩此種瘙癢。缺鐵性貧血患者中約有15%~20%的人會出現全身或局部性瘙癢,補鐵和糾正貧血后,即可解除瘙癢。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腦水腫和腦
腫瘤等疾患,會降低中樞感受器止癢閾值,導致皮膚
瘙癢。更奇特的是,
腦瘤浸潤到第四腦室底部時,會引起面部鼻孔附近皮膚劇烈而持久的
瘙癢,繼而發展到整個面頰部。
惡性腫瘤:大多數腫瘤都可因癌細胞和代謝物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膚
瘙癢。
胃癌和
肝癌初期全身常有輕微發癢,隨著病程進展而
瘙癢加劇。淋巴系統癌如蕈樣肉芽腫、何杰金氏病等都伴有全身性皮膚
瘙癢。直腸和
結腸癌常表現為肛門
瘙癢;各種
白血病、
肺癌和
食道癌等常伴有泛發性
瘙癢。
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膚瘙癢有:
藥源性瘙癢:多見于體弱多病、多種藥物交叉使用的老病號,他們服用許多口服和注射藥物后可引起皮膚過敏而發生瘙癢,合并用藥時更易發生。
感染性瘙癢:農村山區等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常有疥螨感染,患者常有瘙癢癥狀,這種瘙癢大多局限于指、趾和踝部,嚴重者遍及全身,較難治愈。
毒癮性瘙癢:毒品成癮者大多患有“妄想皮膚寄生蟲病”,即幻覺中有“皮下有蟲在爬”的感覺,表現為皮膚瘙癢難受,這是毒品成癮后的皮膚性幻覺。
所以,凡患有持續性、復發性和頑固性的皮膚瘙癢癥,而又不能用患了皮膚病來解釋時,就應考慮到上述種種疾病的可能性,應及早到醫院診治,找出致病的病根,對癥治療,以絕后患。
而老年性皮膚
瘙癢多為全身性、陣發性的劇癢,長期反復的搔抓可使皮膚肥厚苔蘚化,甚至繼發細菌感染,嚴重的還會誘發膿皮病和淋巴結炎等,及時治療也很關鍵。由于老年性皮膚
瘙癢癥的原因很多,因此老年人一旦有了皮膚
瘙癢,尤其是有久治不愈的劇癢時,應首先到醫院檢查、化驗,找出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僅僅是單純性的老年性皮膚
瘙癢,則以抗組胺藥和外用止癢藥物為主進行治療即可。此外,還應避免各種刺激因素。局部治療以止癢潤膚為原則,
瘙癢時,可外涂薄荷麝香草酚搽劑、薄荷軟膏和維生素E乳劑等。中藥可以配合使用人參養榮丸、六味地黃丸和防風通圣丸等。如果
瘙癢影響到睡眠,患者可以服用有鎮靜作用的撲爾敏、開瑞坦等。單純性老年皮膚
瘙癢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
戒煙戒酒,勿喝濃茶、咖啡,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海魚、蝦、蟹等“發物”。同時,
瘙癢處應盡量避免損傷性搔抓、摩擦,或用熱水洗燙等方式止癢;不用堿性肥皂洗浴,最好用護膚香皂,皂沫應沖洗干凈;內衣應柔軟寬松,不宜穿毛織品,以棉織品為好,并注意做到勤換、勤洗和勤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