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俗稱“風疹塊”。其特點是皮膚出現白色或紅色疹塊,發作時突然,并無一定位置,時隱時現,瘙癢無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跡。
蕁麻疹是不會傳染的。本病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疹塊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本病相當于中醫的癮疹。引起蕁麻疹的因素甚多,主要有吸入物,如花粉、動物皮屑、煙霧、真菌孢子和某些揮發性物質等。藥物,如疫苗、異種血清、輸血、青霉素、痢特靈、阿斯匹林等。感染,寄生蟲、細菌(如扁桃體炎,鼻旁竇炎,慢性闌尾炎等)、病毒,發病機理目前不完全了解。一般認為大多數急性蕁麻疹系第Ⅰ型變態反應。由于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所引起,致使毛細血管擴張,通透生增加,血漿蛋白大量進入真皮,臨床上表現為風團或局限性水腫,有些蕁麻疹則系Ⅲ型變態反應。Ⅲ型變態反應為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抗原抗體復合物在激活補體過程中產生過敏毒素,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導致蕁麻疹發生。除上述變態反應外,某些刺激因子如一些藥物、食物、物理因子、化學物質、酶類及組織損傷等,亦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細胞,使其釋放組織胺而引起蕁麻疹。此外,某些蕁麻疹亦與先天遺傳素質(異位性)有關。
蕁麻疹的病因是過敏反應,引起過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藥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妝品等等。治療應從兩個方面著手:阻斷過敏源和抗過敏治療。盡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并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藥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熱刺激而復發者,不應過分回避,相反應該逐步接觸,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以求適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
膽囊炎、病毒性
肝炎、闌尾炎、腸道蛔蟲病等,以杜絕病源。平時保持精神歡樂,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加強體育鍛煉。
但大部分患者很難找到明確的過敏源,治療辦法就是口服抗過敏藥,可同時配合加服鈣劑,維生素C,皮質激素等。不過,蕁麻疹是不會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