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強烈證據顯示,抑郁與炎癥相關。一項在線發表于10月15日《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JAMA Psych.online October 15, 2014.)的meta分析研究顯示,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或有助于減輕抑郁癥狀。
該研究由丹麥奧胡斯大學醫院的Ole Kohler博士及其團隊所開展。結果顯示,在原有治療基礎上聯用NSAIDs與抗抑郁藥治療應答的改善相關,同時不增加副作用風險。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塞來昔布(celecoxib)聯合治療對抗抑郁藥療效、緩解及應答情況的改善效果較為明顯。
需要RCTs
研究者指出,多項研究針對抗炎藥物是否具有抗抑郁效果進行了探討,但結果莫衷一是。
為進一步探索該課題,他們開展了一項系統綜述及meta分析,共納入了14項相關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這些研究在6262名成人抑郁患者中評估了抗炎藥物的抗抑郁療效及不良反應。
匯總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抗炎藥物確可減輕抑郁癥狀,標準均數差(SMD)為-0.34(95% CI, ?0.57-?0.11)。對于臨床抑郁患者(SMD, ?0.54; 95% CI, ?1.08 -?0.01)及存在抑郁癥狀的患者(SMD, ?0.27; 95% CI, ?0.53-?0.01)而言,上述效應均存在;而在癥狀緩解(OR 2.73)及治療應答(OR 2.41)方面,抗炎藥物同樣優于安慰劑。
其中,塞來昔布聯合治療相對于安慰劑的收益似乎最為可觀(SMD -0.82; 95% CI, -1.17 --0.46, P < .001)。該療法可同時改善緩解率(OR, 7.89; 95% CI, 2.94 - 21.17, P < .001)及應答率(OR, 6.59; 95% CI, 2.24 - 19.42; P < .001)。
研究者指出,針對細胞因子抑制劑的研究很少,也未提供此類藥物在抗抑郁方面優于安慰劑的證據。
值得一提的是,NSAIDs和細胞因子抑制劑均不升高副作用的風險。
研究者稱,本次分析所納入的大部分研究樣本量均較小,研究時長也較短,大部分情況下的效應值不大。研究同時難以逃脫偏倚的影響,而這些偏倚“可能夸大治療效果”。然而,上述結果“針對抗炎藥在抗抑郁治療方案中的應用提供了概念驗證性證據。”
“上述發現強調了一種需要,即尋找可能從抗炎治療中收益更多的患者亞組,如炎癥標志物升高或共病軀體疾病者。包括塞來昔布在內的特定藥物在抗抑郁治療中頗具潛力,應在高質量的隨機臨床研究中大展身手。此類研究應謹慎報告不良反應,同時納入長期隨訪。”
康德樂藥師溫馨提示:抗炎藥長期吃容易產生抗藥性,也會打亂體內的細菌群,所以患者不要亂用抗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