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的治療方式和治愈率一向是抑郁癥患者和親人最關心的事情。只要在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接受系統(tǒng)治療,至少七成首次發(fā)作的患者的癥狀可完全消失,并能保持良好的社會功能。
抑郁癥患者堅持服藥最重要
已經確診的患者,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都必不可少。如有必要,還應接受物理治療。其中藥物治療最基礎,也最重要。由于抑郁癥患者大腦中的神經遞質代謝出現(xiàn)了紊亂,因此需要藥物來調節(jié)神經遞質功能,讓它們恢復正常。
現(xiàn)在臨床上大多是新型抗抑郁藥,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等。它們的不良反應比三環(huán)類、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更輕微,對各臟器的毒性極低,有很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但即使如此,仍有一部分反復發(fā)作的患者需要長期服藥。
通常,對于第一次發(fā)病的患者,如果治療順利,需要服藥9個月至1年。但若是難治性抑郁癥,癥狀會反復發(fā)作,停藥需慎重。在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用過2種以上不同作用機制的抗抑郁藥,且接受了足夠劑量、足夠療程的治療,效果仍然不好的,臨床上稱為難治性抑郁癥。在抑郁癥患者中,大約有10%-20%屬于此類。他們往往需長期服藥。是否可停藥,需要經過專科醫(yī)生的評估。老年患者中較易出現(xiàn)難治性抑郁癥,因為他們的神經遞質代謝的自我調控能力已下降,恢復起來比較困難。
心理治療可以保證療效
在心理治療中,認知行為治療是最主要的方法。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往往傾向于把工作、生活中的壞事情歸咎于自己,認為是能力不足或失誤造成了不良結果,且無法改變。認知行為治療正是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他們扭轉這種“灰色”的、不合理的認知方式,積極、努力地做應該做的事情。
抑郁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還會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各種困擾,這些都會成為影響療效的因素。而心理治療的意義就在于及時控制和排除它們。
而常用的物理治療包括重復經顱磁刺激和電休克治療。目前的電休克治療是經過改良的“多參數(shù)檢測無抽搐電休克”,對精神活動受到強烈抑制,或有強烈自殺沖動和行為的患者,該治療可盡快緩解癥狀,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
正確看待抑郁癥的治愈
不少人認為,治愈一種疾病,就要從根本上擺脫它,就是既不用繼續(xù)吃藥,也不會再受到其傷害。但這種認識并不全面。如果一個抑郁癥患者的癥狀消失了,而且社會功能恢復并保持良好,即使他仍需要通過服藥來維持療效、預防復發(fā),我們也可以視之為治愈。事實上,患者服藥期間,只要癥狀穩(wěn)定,就能正常生活。如果是在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系統(tǒng)治療,至少70%首次發(fā)作的抑郁癥患者,可達到治愈的標準,繼續(xù)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