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被送進醫院急救,等候在搶救室外的家屬心急如焚。眼看著醫生護士忙忙碌碌,家屬無人理會,只能干著急……但是,如此情況近日在同濟醫院得到了改善,一項“急救急診病人家屬”的新舉措正悄然進行:一組搶救醫生5分鐘內對急診病人作出初步診斷后,必須由1名醫生將病情告訴病人家屬,并做好解釋工作。
一位年輕的女孩被送到了急診室,旁邊焦灼的母親緊緊拉著女兒的手,眼圈通紅。母親告訴醫生,已工作的女兒因為網戀成癮,堅決要到外地去相親,遭到她堅決反對后,晚上母女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一早,母親見女兒遲遲不起床上班,推門一看竟然發現女兒已經昏迷不醒,床頭還放著安眠藥。“女兒‘走’了我怎么辦啊?”母親眼巴巴地看著搶救室緊閉的門,哭泣著。除了女兒的生命,她還擔心女兒被救回之后的顏面問題。“以后她還怎么有臉在單位上班啊?”
5分鐘后,搶救室的門打開了,一位醫生走到了母親面前。“經過搶救,她有生命危險的可能性不大。”經過交談,獲知了這位母親憂慮女兒今后的生活問題后,醫生表示,會幫助、開導病人,并會在病人的病假單上寫上“
神經衰弱”字樣,讓單位理解她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而導致
失眠,需要休息幾天就可上班了。聽到醫生的解釋,這位母親自入院以來一直緊鎖的眉頭第一次舒展開了,連聲道謝。
據統計,同濟醫院每天的急診量在600人次左右,其中15%是意外創傷。該院急診科主任吳先正告訴記者,由于這部分病人家屬往往沒有思想準備,出于焦慮,會給醫生的救治帶來負面影響,有的甚至干擾正常的救治,造成嚴重后果。有鑒于此,該院對每一位急診醫生都進行了“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取得證書后才能上崗,并規定除對病人實施心理疏導外,還要對其家屬進行“急救”,讓家屬充分信任醫生,從而配合醫生做好搶救工作。
據悉,為了更有效地減少病人和家屬的心理壓力,急診醫生還準備到病人家中進行跟蹤心理誘導,做好解釋工作,在給病人和家屬帶來安慰的同時,可以緩解他們焦慮的心情,真正做好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