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焦慮癥在現在的社會并不少見,很多人都受到這種精神疾病的困擾,可是大家對于精神焦慮癥都不是特別了解,本文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什么是精神焦慮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案例:聽不得一點動靜
26歲的朱女士對鄰居的一切聲響都特別敏感。丈夫說:她不能容忍樓上的鄰居換鞋或走路的聲音。丈夫說,其實樓上的走路聲并不是很大,可只要 出聲,朱女士就會焦躁不安,而且還會跟著聲源走動。有幾次,樓上的人三更半夜才回家,我妻子聽到拖鞋聲,就再也睡不著了,還發了通脾氣。
朱女士的情況,讓我想到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一位老先生樓上的鄰居,每天總是回家很晚,而且脫掉皮靴后,總是將其重重地摔在地上。
由此,這位老先生開始對摔皮靴的聲音十分敏感,他既討厭這種聲響,又盼著它早點發生。有一天,鄰居不再摔皮靴,他反而失眠了。這位老先生與朱女士一樣,他們都患上了精神性焦慮。
精神性焦慮是焦慮癥的核心癥狀,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情況外,那些對電視、廣播、門鈴、光線都特別敏感的人,同樣也存在精神性焦慮的問題。這類 患者經常感到擔憂、緊張、焦躁不安和害怕,他們的情緒易激惹、注意力難以集中。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這些患者往往還存在著記憶困難以及記憶力減退的現象。 此時,患者體驗的痛苦情緒與環境極不相稱,或者表現為沒有明確對象的恐懼、沒有特定內容的擔心,或者經常表現出傷感情緒,如流淚等。
研究人員證實,精神性焦慮除了與遺傳原因相關外,與心理因素也同樣存在著明確的聯系。而現實生活中的挫折,抑或難題,是主要的誘因之一。生活中 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制約著人的認識,并影響著人對事物的態度。認知心理學認為,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和評估,是導致情緒變化的直接原因。當生活出現難題或處境不 順時,有些人就會過于緊張,并且總把目光緊盯在同一件事上,因此也就成了精神性焦慮的危險人群。
對于這類焦慮癥患者,除了藥物治療,他人的幫助必不可少。首先,應幫助患者找到引起焦慮的原因。例如,和他們一起分析其個性、思維方式等,找到 問題所在。其次,確認問題后,要先幫患者轉移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轉移方式不能太生硬,因為患者大多有很強的傾訴欲。比較可取的方式是,先聽他們訴說, 在其敘述一遍后再岔開話題,和患者談談他們的興趣愛好,如最近你還游泳嗎等等。不關注自身的焦慮,多聊聊積極的生活,患者的情緒狀態自然會好轉。最 后,幫助患者做一些放松訓練,如深呼吸等,最好每天都堅持。
對于什么是精神焦慮癥現在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了吧,藥師指出對于精神焦慮癥大家一定不要忽視,在出現癥狀后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