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現象有三個特點:
①主觀上受強迫的體驗;
②主觀上感到必須加以有意識的抵抗;
③有癥狀自知力。
以下三者同時存在,任缺其一便不是強迫癥。患者在企圖自我控制和控制失敗后繼續重復的現象中掙扎,由于這些重復出現的想法和行為往往是患者認為不正常或不該有的,因此患者會陷入一種自責、自卑的漩渦中而難以自拔,進而造成患者精神上的異常緊張、痛苦和焦慮。尤其是青少年,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的發育期,加上日益加重的學習壓力和社會壓力,很容易患上強迫癥。
強迫癥治療一般要考慮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 心理治療。如行為療法、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等等,大多可取得滿意療效。
◆ 藥物治療。目前的抗強迫藥物都是抗抑郁藥,而抗抑郁藥物往往也可以治療焦慮,有些抗精神病藥也可以治療抑郁、強迫,因為這些藥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腦的5-HT、DA等多種神經遞質,而這些神經遞質和強迫癥、抑郁癥、焦慮癥的發生均有密切的關系。
強迫癥治療首選的藥物主要有SSRI類的藥物(5-HT再攝取抑制劑):①氟伏沙明;②帕羅西汀;③氟西汀;④舍曲林。
這4種藥物是一線藥物,臨床實踐證明這4種藥物療效比較好。這類藥物的藥理特點是增加腦內中樞神經系統的5-HT的濃度,從而起到抗強迫、抗抑郁和抗焦慮作用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強迫癥治療不能采取硬性對抗措施,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比如在初級階段,當患者強迫自己不停洗手時,不要強行阻止,這樣只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而強迫癥的癥狀嚴重性是和壓抑度成正比的。醫者要順其自然,想洗就洗吧;當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逐漸弄清楚自己癥狀的原因和本質以及治療措施后,就會漸漸有意識地減少洗手的次數。因此,在患者逐漸恢復自我控制能力時,再加以適當的勸導,效果會更佳。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一般對于強迫癥治療用藥的確定,換藥、聯合用藥等,要結合每一位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來確定,并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