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西酞普蘭與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的療效與不良反應。方法 將64例強迫癥患者隨機分為西酞普蘭治療組(研究組)和氯丙咪嗪治療組(對照組),各32例,療程8w。分別與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Yale-Brown強迫量表、漢密頓抑郁量表、漢密頓焦慮量表、副反應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 研究組Yale-Brown強迫量表減分率為49.7%,顯效率為56.3%;對照組Yale-Brown強迫量表減分率為51.1%,顯效率為53.1%,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不良反應研究組較對照組少且輕微。結論 西酞普蘭與氯丙咪嗪對強迫癥均有較好的療效,但西酞普蘭具有日服劑量小、給藥簡便、不良反應輕微等優點。
【關鍵詞】 西酞普蘭;氯丙咪嗪;強迫癥
強迫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且治療較為困難的一種疾病。傳統的抗強迫藥物氯丙咪嗪對強迫癥有良好的療效[1],但由于其選擇性較差,因此不良反應也較多。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對強迫癥有良好的療效[2],西酞普蘭是一種對5HT受體選擇性較高的SSRIs類抗抑郁藥。我們采用西酞普蘭與氯丙咪嗪對照治療強迫癥,觀察兩藥的療效與不良反應,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64例強迫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強迫癥診斷標準。 YaleBrown強迫量表(YBOCS)評定>16分。 排除伴有較嚴重的軀體疾病及其它精神障礙。隨機將入組病例分為西酞普蘭治療組(研究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齡28.62±9.67a,平均病程3.69±3.22a;氯丙咪嗪治療組(對照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齡29.32±10.24a,平均病程3.82±3.31a。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研究組:西酞普蘭初始劑量20mg·1次·d-1,Po,1w后加至40mg·d-1,最大劑量60mg·d-1。對照組:氯丙咪嗪初始劑量50~75mg·2~3次·d-1,Po,1w后加至150~200mg·d-1。治療期間均不聯用其它抗精神病藥物,失眠嚴重者酌情給予小劑量阿普唑侖。療程均為8w。
1.2.2 療效評定 于治療前及治療第2、4、6、8w末采用Yale-Brown強迫量表(YBOCS)、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臨床療效與副反應。療效評定標準:減分率≥50%為痊愈,>35~49%為顯效,>20~34%為有效,<20%為無效。治療前及治療第4、8w末各檢查血、尿常規、肝功能、心電圖1次。
1.3 統計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2.1 YBOCS、HAMD、HAMA量表評定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YBOCS、HAMD、HAMA評定結果(略)
注:﹡組內療前療后比較:t檢驗,P<0.01
由表1可知:治療第2、4、6、8w末YBOCS、HAMD、HAMA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兩組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2.2 臨床療效 治療第8w末研究組痊愈6例,顯進12例,進步7例,無效7例,顯效率56.3%,減分率49.7%;對照組痊愈5例,顯進12例,進步8例,無效7例,顯效率53.1%,減分率51.1%。兩組間顯效率無顯著性差異(χ2=0.01,P>0.05)。兩組對強迫性疑慮、洗滌、檢察、回憶、意向、詢問、儀式動作和恐怖等的治療效果均較顯著。
2.3 不良反應 治療第8w末TESS評分研究組3.02±1.31,對照組8.92±2.36,對照組顯著高于研究組(t=3.37,P<0.01)。氯丙咪嗪常見的不良反應:口干17例(53.1%)、便秘13例(40.6%)、視物模糊11例(34.4%)、心動過速8例(25%)、頭昏3例(9.38%);西酞普蘭常見的不良反應:口干7例(21.2%)、惡心4例(12.5%)、食欲減退2例(6.3%)。氯丙咪嗪治療后有1例心電圖ST改變,1例肝功能異常。
3 討論
強迫癥的發生與腦內5HT功能低下有關。西酞普蘭是選擇性較高的SSRIs,能高度選擇地抑制神經元突觸前膜5HT的再攝取,提高腦內5HT功能,從而達到治療強迫癥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西酞普蘭與氯丙咪嗪療效基本相似,兩組治療第8w末YBOCS評分減分率分別為49.7%和51.1%,兩組減分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對出現頻率較高的強迫癥狀的顯效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由于西酞普蘭對5HT的高度選擇性,避免了氯丙咪嗪常見的抗膽堿能作用,患者較少發生嚴重的口干、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應,與文獻報道[3~5]相似。
本研究結果表明,西酞普蘭治療強迫癥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輕,日服劑量小,服藥方便,提高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江開達.精神醫學新概念[M].第1版.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26~127
[2] 徐韜園.現代精神醫學[M].第1版.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345~346
[3] 刑峰,孫建中.帕羅西汀與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健康心理學,2001,9(4):256
[4] 呂路線,陳佐明,張迎黎,等.帕羅西汀與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近期和遠期療效的開放性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2,28(6):465
[5] 孫延強.西普妙與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12(5):340
作者單位:463000(河南·駐馬店)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