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9個心理治療方法,也許可以幫助您克服強迫癥狀。
一、聽其自然法 此法在于減輕和放松精神壓力,任何事情聽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它。如好像有東西忘了帶就別帶它好了,擔心門沒鎖好就沒鎖好了,東西好像沒收拾干凈就臟著亂著好了。
二、刨根究底法 讓患者意識到造成心理疾病的真正原因,有助于癥狀的消除,所以你可以依靠自己或親人從一條或幾條線索來探究童年的創傷性事件。同時你還應該探究癥狀的最初起因和隱藏的含義。
三、當頭喝棒法 當你開始進行強迫性的思維時,對增加大聲喊“停”,或給助手信息讓他喊“停”,但要注意信息要給得及時。當你在自療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請別忘了向你身邊的朋友或心理學家尋求幫助,大喊一聲“我不要受‘強迫’”!
四、系統脫敏法 先學會放松的方法,然后由易到難列出強迫性行為的次數和激怒情境,再對每種情境下的強迫行為逐漸進行放松脫敏。就洗手癖而言,應一步步地減少洗手時間,增加贓物的刺激量,依次執行下去。
五、滿灌法 簡單地說,就是一下子讓你接觸到最害怕的東西。比如,你有強迫性的潔癖,請你坐在一個房間里,放松,輕輕閉上雙眼,讓助手在你的手上涂上各種液體,而且努力形容你的手有多臟。這時,你要盡量忍耐。當你睜開眼,發現手并非你想象的那么臟,對思想會是一個打擊,即不能忍受只是想象出來的;若確實很臟,你洗手的沖動會大大增強,這時你的助手將禁止你洗手,你會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消退。但此法適合意志力較強的人進行。
六、移情法 當患者沉入往事回憶,說出許多帶有焦慮感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往往是與他關系密切的人物(例如父母)有關,自然,情感的發泄也是有針對性的(針對自己的父母)。在心理咨詢中病人往往把治療者當作他發泄的對象,這就叫移情,把過去與父母的病態關系轉移到與治療者的關系上。當病人出現移情,對治療者表露出特殊的感情,咨詢師一定要超脫自己,善于利用這一移情,循循誘導,讓病人認識到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必要性。當這些從無意識過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態或幼稚情感和人際關系成為意識過程的內容時,這種不成熟的或“神經癥性”的心理防衛機制就減弱了,移情問題也就隨之消失了。
七、自由聯想法 每次心理咨詢讓患者選擇自己想談的題目,如生活、家庭、工作、與人交往、愛好或發病經過等。總之隨著腦中所涌現的念頭脫口而出,不管說出來的事情彼此有無關聯,是否合乎邏輯或幼稚可笑。 根據患者當時的心理狀態,用同情的語調引導病人將伴有嚴重焦慮和沖突的事情進入病人的意識中,將壓抑的情感發泄出來。由于許多事情屬于幼年時代的精神創傷,當時所產生的情感反應常是比較幼稚的,現在當患者在意識中用成人的心理去重新體驗舊情,就比較容易處理和克服掉。這叫做情感矯正,這樣患者所呈現的癥狀也會自然消失。
八、釋夢法 夢是做夢者潛意識沖突欲望的象征,做夢的人為了避免被人察覺,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慮的產生。分析者對夢的內容加以分析,以期發現這些象征的真諦。所以,發掘潛意識中心理資料的另一技術就是要求患者在會談中也談談他做的夢,并把夢中不同內容自由地加以聯想,以便治療者能理解夢的外顯內容和潛在內容(即故事的象征意義)。
九、解釋法 在強迫癥心理治療過程中心理咨詢師的中心工作就是向患者解釋他所說的話中潛意識含義,幫助患者克服抗拒,而使被壓抑的心理資料得以源源不斷地通過自由聯想和夢的分析暴露出來。解釋是逐步深入的,根據每次咨詢的內容,用患者所說過的話做依據,用患者能理解的語句明白的告知他的心理癥結的所在。解釋的程度隨著長期的心理治療和對患者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患者也會在長期的心理治療中,有自我意識中逐漸培養起一個對人對事成熟的心理反應和處理態度,因而達到自我成長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這一療法的適應癥是對心因性神經癥,心理創傷、童年精神創傷、交通、空難、親人突然離去等癥狀,不適合兒童、已出現精神錯亂癥狀的各種精神病人。因為它需要長時間、多次療程、費用開支大。但這一經典心理分析治療的技術仍在各種改良的分析療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一旦確診強迫癥,治療上要考慮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詳情請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這有數十位專科藥師為您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全程安全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