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霉素(Natamycin),又稱匹馬霉素(Pimaricin)是一種廣譜的抗真菌藥物,1955年Struyk從Streptomyces natalensis的代謝產物中提取而得。該藥口服幾乎不吸收,靜脈給予有較強的肝、腎和內分泌腺毒性,故在臨床限于局部使用。國外,那他霉素最早被用作食品添加劑抑制食品中的腐生真菌。在臨床上的應用初始于治療陰道和皮膚的真菌性疾病,隨后也有治療真菌性肺病和長期應用激素引起局部真菌感染如口腔炎的報道。
那他霉素滴眼液的作用機制:與制霉菌素、兩性霉素B等多烯類抗真菌藥物相同,那他霉素主要是通過和敏感真菌的細胞膜上的固醇結合,形成多烯固醇復合物,改變膜的滲透性,導致細胞內重要物質如鉀離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從而影響真菌細胞的正常代謝而抑制其生長,達到抑菌或殺菌的作用。我們通過以往多烯類抗生素作用機制的研究,以期對那他霉素的抗真菌機制有所了解。
眼局部滴用那他霉素滴眼液雖比全身用藥安全可靠,不會出現靜脈給藥引起的肝臟、腎臟、心肌和內分泌腺等嚴重的全身不良反應,但仍有可能出現偶發的眼部副作用,如異物感,刺激、疼痛;瘙癢感;結膜輕度充血、浮腫;角膜上皮輕度糜爛等。這些副作用多為一過性的輕微的反應,并不影響療效,且無后遺癥。
在眼科領域,Ellison AC等(1969)首先報道了5%那他霉素混懸液眼部滴用可有效地治療曲霉菌和假絲酵母菌引起的兔眼的表淺真菌性角膜炎,且無毒幾乎無刺激性。隨后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那他霉素對其他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表淺真菌性角膜炎也有明確的療效。1978年,由美國愛爾康公司(Alcon)開發的5%那他霉素混懸液,商品名那特真(Natacyn),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療,近年來國內臨床已有應用。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那他霉素滴眼液一般只限于眼部滴用,不能注射使用。使用那特真7-10天后,若角膜炎沒有好轉,則提示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對那他霉素不敏感。應根據臨床再次檢查和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決定是否繼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