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們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老年癡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
老年癡呆癥繼心血管病、
腦血管病和
癌癥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癡呆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四五十歲就癡呆的人,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不只是老年人,50歲的女兒陪同80歲老母親看病,竟然雙雙被診為老年癡呆;47歲婦女丟三落四,同樣是老年癡呆惹的禍……這些都在顯示,患老年癡呆的年齡在提前。老年癡呆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血管性因素在發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為此會有人擔心,
老年性癡呆會傳染嗎?
老年癡呆癥主要表現為腦細胞的廣泛死亡,特別是基底節區的腦細胞。正常情況下,基底節區發出的纖維投射到大腦與記憶和認知有關的皮質,它釋放乙酰膽堿。短期記憶的形成必須有乙酰膽堿的參與,患者與正常人相比乙酰膽堿轉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減少90%。
經解剖發現,患者腦中有廣泛的神經元纖維纏結,軸突纏結形成老年斑。老年斑中含有壞死的神經細胞碎片、鋁、異常的蛋白,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β –淀粉樣蛋白過度積聚。
目前公認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兩種:1.由于淀粉樣前蛋白的異常導致蛋白成分漏出細胞膜,導致神經元纖維纏結和細胞死亡,基因位于21號染色體。
老年性癡呆不會傳染但可能會遺傳。英國倫敦神經學研討所和美國紐約大學醫學系的科研人員,在對英格蘭一家族進行長期研討之后,發現了一種老年癡呆癥的致病基因。據悉,這種基因最早發現于該家族一位1883年去世的老婦人身上。在那位老嫗之后,這個家族一共傳了9代人。9代300余位家族成員中,共有38人得了老年癡呆癥。他們的癥狀都非常相似,基本上是在50歲左右出現記憶功能損傷,約10年之后完全喪失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