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你說我得的不是帕金森,可我的手為什么一直在抖呀?”55歲的鄭先生找到哈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一病房副主任孫偉峰診病時,懷疑自己得帕金森近半年了,期間他還按照熟人建議,服用了治療帕金森的藥物,一直沒有效果,才從農村來哈爾濱就診。
“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孫偉峰一邊向鄭先生解釋,一邊對其進行檢查。很快,他發現,鄭先生雖然手抖,但是做往嘴送物的動作卻很準確,“這肯定不是帕金森”。孫偉峰說,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癥狀主要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帕金森病的確診,要從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平衡障礙等4個方面考慮,一個人至少出現了兩方面的癥狀,才會被考慮是否患上了帕金森,然后輔以相應儀器檢查確診。而鄭先生只是手抖,不伴有肌強直,肌張力障礙,步態遲緩等癥,實際上他患的是一種名為“特發性振顫”的疾病。
“其實,引起肢體或頭部顫抖的原因很多,甲亢、頸椎病、小腦病變、情緒、功能性病變都可能導致手抖。”孫偉峰說,但臨床上,把手抖或者頭部顫抖當做帕金森的人們卻不在少數。最可怕的是,有一少部分人還盲目用藥。結果不但不對癥,反而受藥物副作用毒害。其實帕金森和特發性振顫是有很大區別的。另外還有一種誤區就是,很多人們常以為帕金森病就是老年性癡呆。其實,二者有著本質差別。老年性癡呆的主要癥狀是疾病早期可出現記憶力減退,行為異常,智力下降、有的病人出門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忘記在煮飯等,但運動功能正常,動作靈活;而帕金森病人早期智力和記憶力都是正常的,主要是因為患者面部表情少,俗稱“面具臉”,伴有抑郁情緒等癥狀,容易被人誤認為是老年性癡呆。只是隨著病情進展,嚴重的患者,記憶力以及智力會下降。所以,孫偉峰覺得,讓人們走出那些“習以為常的疾病誤區”非常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