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腸造口即在關閉盆底后于右中下腹壁開口,將距回盲部20~30cm處回腸拖出約5~7cm,遠程關閉,近端腸壁用電刀開口約3cm。3月后行造口還納術。
直腸癌超低位前切除術后吻合口瘺的發生是難以預測的,而施行預防性回腸造口可有效地降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使用
回腸造口袋也變得尤其重要,回腸造口袋在百濟新特藥房購買質量好。
回腸造口袋正確使用造口袋:
1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換袋的目的及過程。
2 協助患者半臥位或坐位。
3 將物品放置于易取的位置。
4 解開腹部的衣物,露出造口,在同側鋪上紙巾或治療巾。
5 揭去原有的造紙袋,撕離時要用另一手按著皮膚,以免扯傷皮膚(由上往下撕),清潔造口周圍皮膚,順序由外到內。避免用硬手紙、硬毛巾用力擦,以免損壞腸黏膜,擦掉糞便后用清水清潔周圍皮膚,并隨時評估造瘺口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破損、疼痛。
6 禁用消毒劑或強堿性肥皂清洗,因刺激性強的液體會使皮膚干燥而易損傷皮膚,如皮膚較臟時可用中性肥皂擦洗,清洗造口時用力要輕柔。
7 用柔軟的紙或軟小毛巾抹干造口周圍皮膚。
8 用尺子測量造口的大小,做好記號。
9 用剪刀沿記號剪下(一般比測量的造口尺寸大2~3mm)。
10 把造口底板保護紙撕下,由下而上粘貼,輕壓內側周圍,再由內向外側加壓,使造口底板緊貼在皮膚上。
11夾上夾子。
12建議回腸造口患者應采用開放式造口袋,以方便將稀糞倒出。
預防性回腸造口雖是治療疾病的措施,但患者需經歷二次手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必要性,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介紹同類患者治愈的病例,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增強治療信心。護理人員多與患者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對于患者表現出的悲觀、失望、焦慮和不安給予心理安慰和鼓勵,使患者逐漸面對現實,接受自己外觀上的變化。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教會其造瘺口的自我護理方法,并詳細說明自我照顧的回腸造口袋注意事項。增強家屬的責任感,告知家屬理解和鼓勵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協助患者完成回腸造口袋造瘺口的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造口周圍皮膚糜爛:由于排泄物的滲漏造成皮膚損害是回腸造口常見的并發癥。回腸造口排泄物和周圍皮膚接觸后1小時內就可以引起皮膚紅斑,數小時后開始糜爛。若能早期注意是可避免的。要注意保持造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選擇合適的造口袋。如已發生化學性
皮炎,應洗凈造口周圍皮膚,將皮膚保護粉撒在皮膚上。用Karaya
防漏膏抹平皮膚皺褶,安裝回腸造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