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指每個單位內骨組織數量減少,骨骼的生長和發育起自胚胎時期,并持續到出生后2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數量不再發生變化,但骨的代謝卻持續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這兩個過程處于平衡狀態。年齡超過40歲后骨的生成保持不變,但骨的吸收卻增加,數十年后骨組織數量僅及30歲時的一半量。一旦骨的密度降低至難以忍受日常生活中所受的應力,便會發生病理性
骨折。常見骨質疏松的治療如下:
骨質疏松癥在出現骨折前多無癥狀,因此事先確定患者的危險因素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例如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同時,藥物只能使變細的骨小梁增粗,穿孔得以修復,但尚不能使已經斷裂的骨小梁再連接,即已經破壞的骨組織微結構不能完全修復,可見本病的預防比治療更為現實和重要。
預防包括獲得最佳峰值骨量,干預發生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減少骨量丟失。骨峰值決定于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方面。遺傳因素是主要的,約占75%,但迄今尚無有效的干預措施,環境因素是可以調整控制的。因此環境因素的預防措施應該從兒童以及青少年時期開始,包括攝入足夠的鈣,適當鍛煉,尤其是負重鍛煉可以增加骨峰值。
消除危險因素也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一種有效手段,如
戒煙和避免酗酒,過多咖啡因、低體重、長期制動以及過度運動都因盡可能避免。對于必須攝入糖皮質激素以及其他有增加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該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盡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可能的話采用吸入法使用激素,或使用激素的隔天療法,以及進行肌肉增強鍛煉法。有效的預防措施有(1)運動;(2)營養;(3)預防摔跤;(4)藥物治療。
有效的藥物治療能阻止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包括雌激素代替療法、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以及二磷酸鹽,這些藥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對骨形成的作用特別小。經驗治療發現緩釋氟化鈉以及低劑量的PTH能增加骨形成,可以阻止雌激素缺乏婦女的骨量丟失。前者還可以減少椎體骨折的發生率。研究證實這些藥物能改善BMI,對于性腺功能減退的骨質疏松癥男性給予睪酮治療能維持骨量。給予鈣和維生素D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用于治療和阻止骨質疏松癥發展的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抑制骨吸收藥,包括鈣劑、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以及異黃酮;第二類為促進骨性成藥,包括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激素以及異黃酮。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治療藥物都是在女性進行的實驗,除雌激素和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外,假定所有的藥物對男性的治療作用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