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影響酒精性肝損傷進展或加重的因素很多,目前國內外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飲酒量、飲酒年限、酒精飲料品種、飲酒方式、性別、種族、肥胖 、肝炎 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營養(yǎng)狀況等。
酒精性
肝病是由于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疾病。初期通常表現(xiàn)為脂肪肝,進而可發(fā)展成酒精性 肝炎 、
肝纖維化 和
肝硬化;嚴重酗酒時可誘發(fā)廣泛肝細胞壞死甚至肝衰竭。該病是我國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IR)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其病理學改變與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無過量飲酒史,疾病譜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脂肪肝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亦是我國愈來愈重視的慢性肝病問題。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酒精所造成的肝損傷有閾值效應,即達到一定飲酒量或飲酒年限,肝損害風險就會大大增加。然而,由于個體差異較大,也有研究顯示飲酒與肝損害的劑量效應關系并不十分明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熱量膳食結構、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IR、代謝綜合征及其組分(肥胖、
高血壓、血脂紊亂和2型
糖尿病)。近期體質量和腰圍的增加與NAFLD發(fā)病有關,腰圍比體質量指數(shù)(BMI)更能準確預測脂肪肝。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脂肪變主要與IR和代謝紊亂有關;NAFLD是血清HBV DNA低載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轉氨酶增高的常見原因。
酒精性肝病臨床診斷標準
1.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但應注意性別、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的影響。 乙醇量(g)=飲酒量(1111)×乙醇含量(%)×O.8。
2.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癥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重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jīng)精神癥狀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現(xiàn)。
3.血清AST、ALT、1-谷氨酰轉肽酶、TBil、Pr、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和缺糖轉鐵蛋白(cDT)等指標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為酒精性肝病的特點,而CDT測定雖然較特異但臨床未常規(guī)開展。禁酒后這些指標可明顯下降,通常4周內基本恢復正常(但0GT恢復較慢),有助于診斷。
4.肝臟超聲檢查或cT檢查有典型表現(xiàn)。
5.排除嗜肝病毒現(xiàn)癥感染以及藥物、中毒性肝損傷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3項和第5項或第l、2、4項和第5項可診斷酒精性肝病;僅符合第l、2項和第5項可疑診酒精性肝病。符合第1項,同時有病毒性肝炎現(xiàn)癥感染證據(jù)者,可診斷為酒精性肝病伴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
1. 臨床診斷:明確NAFLD的診斷需符合以下3項條件:(1)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 70g/周);(2)除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yǎng)、肝豆狀核變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肝活檢組織學改變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學診斷標準。鑒于肝組織學診斷難以獲得,NAFLD工作定義為:(1)肝臟影像學表現(xiàn)符合彌漫性脂肪肝的診斷標準且無其他原因可供解釋;和(或)(2)有代謝綜合征相關組分的患者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續(xù)增高半年以上。
減肥和改善IR后,異常酶譜和影像學脂肪肝改善甚至恢復正常者可明確NAFLD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