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蛋白質科學中心副主任、基礎醫學院生物物理學系主任尹長城教授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5年平均影響因子10.228,Available online 21 July 2009)發表論文,題目為“Structure of the hepatitis E virus-like particle suggests mechanisms for virus assembly and receptor binding”。該文應用冷凍電子顯微鏡/X-射線晶體學技術,測定了戊型肝炎病毒顆粒的三維結構。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引起人經腸道傳播的急性傳染性肝炎—戊型肝炎的病原體。戊型肝炎危害性大,尤其對青壯年和妊娠期婦女危害極大,妊娠期婦女病死率高達20%。戊型肝炎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因此極易在衛生條件不發達的地區流行。1986—1988年我國新疆曾發生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 發病超過10萬例, 死亡近千人。由于缺乏細胞培養系統和病毒三維結構信息,目前對病毒如何感染細胞以及細胞如何產生免疫反應所知甚少,因此對戊型肝炎既無疫苗預防,亦無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