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肝性腦病,是肝病晚期嚴重的并發癥,死亡率較高。因此,肝性腦病的治療也廣泛受到醫學界專家的關注。對于肝性腦病的治療,一般采取及時的藥物治療以及適當的飲食輔助治療。
目前,雖然治療肝性腦病的方法不少,但目前尚無滿意的特效治療方法,臨床上多根據不同的病因及疾病的不同階段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一般來說,肝性腦病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并及時治療,大多是可以緩解癥狀降低死亡率的。
治療肝性腦病的目的為治療基礎
肝病和促進意識恢復。早期治療遠比已進入昏迷期效果為好。
肝性腦病飲食原則之一:熱能和碳水化合物。
供給充足的熱量以滿足腦組織代謝,減少體內組織蛋白分解,促進肝功能的恢復,是肝性腦病治療過程中必須保證的環節。
1、當病人昏迷時,每日提供1200~1400kcal熱量,完全由葡萄糖提供,可由靜脈或鼻飼輸入,停用蛋白質。
2、當病人復蘇后,隨其病情好轉可稍提高熱量至1200~2000kcal,蛋白質供應量為20~30g/d,碳水化合物仍占70%~75%的熱量比重,剩余一小部分可由脂肪提供。
肝性腦病飲食原則之二:蛋白質。
對于肝性腦病的病人,減少氨的來源。抑制其產生和減少吸收,是治療的重點。控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是防止血氨升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1、對于昏迷的病人必須停用蛋白質或減至微量,采用葡萄糖維持營養。但停用蛋白質過久,會導致體內蛋白質分解內源性氨的形成,影響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加重浮腫和腹水。
2、病人復蘇后,每日可經口或鼻飼含20~30g的蛋白質,若病人癥狀無進行性加重,血氨未升高,肝功能未惡化,神志逐步好轉,可2~3日增加飲食中的蛋白質10g/d,直至到50g/d。
3、應選用含氨少的食物。
肝性腦病飲食原則之三:脂肪。
使用脂肪應以小劑量為好,每日1g/d效果較好。應盡量使用中鏈脂肪酸加上必須氨基酸,供應熱量不超過總量的40%。對于昏迷的病人應盡量慎用脂肪。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維生素被成為生命的維他命,肝性腦病患者在日常中也應該注意維生素的攝入。對于已知與肝功能有關的維生素(B1,B2,B6,B12,C,A,E,K,葉酸,泛酸,生物素,尼克酸)必須全面補充,并且補充劑量要超過生理量的數倍,最好聯合補給,以免影響維生素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