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2年12月26日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志》上有一項研究引起關注,該項研究結果為:在患有慢性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晚期
肝纖維化(生長出過多的纖維結締組織)的患者中,與那些沒有持續病毒學應答(SVR)的患者相比,那些患者對以干擾素為基礎的治療作出的持續病毒學應答(SVR)與較低的全因死亡率有關。
研究背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
肝硬化、肝細胞性
肝癌(HCC)及終末期
肝病的一個主要原因。HCV相關性肝硬化發病率及其并發癥預計會在未來幾年有所增加。Davis等人估計,在大約350萬名美國的慢性HCV感染的患者中,目前有25%的人有肝硬化,而有肝硬化的病人比例可能會在2030年時增加至45%。
研究方法: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醫療中心的Adriaan J. van der Meer, M.D.及其同事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檢查有SVR vs.沒有SVR是否與患有慢性HCV感染及晚期肝纖維化的患者的延長了的總體存活率有關。這項在歐洲和加拿大5家三級醫院中開展的研究包括了530名患有慢性HCV感染的患者,他們在得到晚期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組織學證實之后在1990年至2003年間開始接受一項基于干擾素的治療方案。完整的隨訪時間范圍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間。這些患者的隨訪中位數(中點)為8.4年。病人的基線中位數年齡為48歲,有369位患者(70%)為男性。
研究結果:有192名患者(36%)有SVR;有13名有SVR的患者和100位無SVR的患者死亡(10-年累計全因死亡率在有SVR者中為8.9%,在無SVR者中為26.0%)。在進一步的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SVR與全因死亡率及肝臟相關性死亡率或移植風險下降有關。其它的與全因死亡率明顯有關的基線因子包括年齡較大、HCV基因型3感染、存在
糖尿病及有嚴重的酒精飲料使用歷史。在無SVR的100名死亡的患者中,有70人(70%)的死因與肝臟有關,有15%的患者的死因與肝臟無關,另外15%的人的死因不明。
研究結論:在國際性、多中心、長期的隨訪研究中,SVR與延長了的總體存活率有關。在有SVR的患者中,其全因死亡率的風險幾乎比那些沒有SVR的患者低了4倍。而這一有著長時間隨訪期的研究證明,那些達到SVR的慢性HCV感染的患者及晚期肝纖維化的患者有著較低的全因死亡率風險。此外,該研究還進一步確立并量化在SVR患者中的HCC、肝衰竭及肝臟相關性死亡率或
肝移植風險的降低。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目前對于慢性丙肝的治療的金標準我為利巴韋林+干擾素。其中,
派羅欣為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注射液,
佩樂能為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注射劑,都是目前治療慢性丙肝效果較為顯著的常見藥物。如想了解具體的用藥情況,可致電400—101—6868,百濟藥師為您提高免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