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表在BMC胃腸病學研究的一項研究,門脈高壓性胃病和門靜脈高壓癥存在強相關關系,提示出現這些癥狀的患者可能發展為
肝硬化。
門靜脈高壓性胃病(PHG)被認為是預防或治療肝硬化并發癥的主要靶點,但經常被忽視,發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0%——80%。臨床多數患者為少量嘔血、黑便,可伴有貧血,少數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失血性休克,并可誘發
肝性腦病、感染、肝腎綜合征等合并癥。人們尚未探究PHG作為肝硬化的預后因素或進展為肝細胞癌(HCC)的預測因子的臨床意義。
來自韓國翰林大學醫學院胃腸病和
肝病科的Kim博士及其同事旨在評估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對肝硬化患者的臨床意義。該項研究前瞻性地納入了587例韓國一家三級醫院的肝硬化患者并進行了隨訪。研究測量了所有患者的基線肝靜脈壓力梯度 (HVPG) ,并進行了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EGD)。評估了門靜脈高壓性胃病與HVPG、存活率和HCC的進展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率為 20.3%(n = 119),隨訪期間(32.6 ± 27.8 個月)9.2%(n = 54)的患者發生了HCC。
門靜脈高壓性胃病的嚴重等級與HVPG關聯良好:
無PGH:中位數 9.2 [四分位數IQR:7.2-16.7];
輕度PHG: 14.6 [IQR:10.1-19.3];
嚴重PHG: 17.3 [IQR:12.3-21.5],P < 0.001)
研究人員指出,晚期
肝纖維化的存在與門靜脈高壓癥和肝細胞癌的發生發展相關。因此,肝纖維化及其并發癥的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
門靜脈高壓性胃病也與 Child pugh等級、MELD評分或存活率相關,然而,門靜脈高壓性胃病與HCC的發展不相關;PGH等級與Child-Pugh等級顯示與死亡率顯著相關。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PHG與肝硬化門脈高壓癥顯著相關,可以作為肝硬化的預后因子,但并不能預測HCC。
資料來源: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cirrhosis. Healio. 2016 August 31./醫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