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癥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脂肪肝是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的肝臟內脂肪堆積過多。脂肪肝的晚期癥狀主要是黃疸癥狀,維生素缺乏癥,內分泌失調,蜘蛛痣等癥狀。患者一定要注意這些癥狀以便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治療。那么,脂肪肝晚期癥狀有哪些?
一、黃疸。黃疸是由于體內膽紅素代謝障礙,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滲入組織,尤其是鞏膜、粘膜和皮膚染成黃色所致。
黃疸在臨床上按發生機理可分為溶血性、肝細胞性與阻塞性三型。脂肪肝時黃疸類型常為肝細胞性,該型黃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癥狀。有臨床資料顯示,脂肪肝病人僅少數會出現輕度黃疸。在肝內脂肪被清除后 黃疸即消退。
二、維生素缺乏癥。脂肪肝時由于脂肪堆積合并 飲食中維生素缺乏,病人易出現多種維生素缺乏癥。臨床可見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肝瘀斑、角化過度等脂肪肝癥狀。
維生素缺乏常認為是由于脂肪肝病人的維生素攝入量不足,但亦有人認為肝臟受損嚴重時,肝組織中的 維生素含量亦減少,因此脂肪堆積合并 飲食中 維生素缺乏是導致出現維生素缺乏癥狀的兩個主要原因。
三、內分泌失調。肝臟為許多內分泌激素代謝滅活場所,脂肪肝病人除出現蜘蛛痣外,還可以有男性乳房發育、睪丸萎縮、陽痿,女性月經過多、閉經,病人體重減輕或增加等脂肪肝癥狀。
脂肪肝癥狀病人體重改變機理認為是皮質醇類在肝臟滅活減少,導致血中皮質醇量增多,患者基礎代謝改變,而見體重的變化。 肝功能減退,糖、蛋白質、脂肪三大代謝會出現障礙,亦會導致患者體重減輕或出現肥胖。
四、蜘蛛痣。蜘蛛痣是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稱蜘蛛痣。蜘蛛痣出現的部位多在上腔靜脈分布的區域內,如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其痣的大小不等,直徑可以針頭大到數厘米以上。檢查時用指尖或(針)火柴棒壓迫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動脈干部),其輻射狀小血管網即退色,去除壓力后又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