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接受磺脲類促泌劑和胰島素治療的
糖尿病(DM)患者治療10 a后體質量平均增加5 kg。因此,許多患者拒絕使用此類藥物治療,從而導致DM 治療依從性差,難以達標。2000~2005年,我們觀察了亞莫利對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體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本文64例T2DM 患者因飲食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效果不佳而接受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男33例、女31例,年齡(53.6士0.8)歲,病程(3.5±4.6)a,體質量指數(BMI)(27.9±5.7),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 c)8.9 。隨機分為A、B組各3O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BMI、HbA c無統計學差異。
方法:治療前監測兩組HbA 、體質量、BMI、空腹血糖(FBG)。A組早飯前口服亞莫利2 mg,1次/d;B組早、晚飯前服優降糖2.5 mg,2次/d;根據血糖情況每周調整藥量一次,16飼后復查患者的HbA 、體質量、BMI、FBG。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實驗數據以 ±5表示,組間差異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
亞莫利為第三代磺酰脲類口服降血糖藥,其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機理是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同時提高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就是亞莫利的雙重作用機制。本品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及解離的速度較格列本脲為快,較少引起較重低血糖。
亞莫利是第3代磺脲類藥物,與其他磺脲類藥物不同,其與胰島B細胞磺脲類受體65 KDa亞單位結合,關閉鉀通道,打開鈣通道,導致鈣離子內流,促發胰島素分泌。亞莫利與受體的結合速度比優降糖快2.5~3倍,解離速度比優降糖快8~9倍;其可快速釋放胰島素,降低餐后血糖;減少胰島素釋放,降低低血糖事件發生的危險;延緩胰腺B細胞功能衰竭。
據報道,亞莫利對體質量具有中性作用,其機制可能是刺激胰島細胞釋放的胰島素量較少,游離胰島素入血較少,胰島素的同化作用較輕;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肝糖異生作用;這些因素均對體質量的中性作用有關。本研究顯示,亞莫利降低體質量的作用以BMI較高患者比較明顯,其對體質量的影響主要是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因而患者體質量下降較多。亞莫利除通過胰外作用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外,還可通過增加患者進餐時的胰島素分泌,使胰島細胞在分泌較少胰島素的情況下能獲得較佳的血糖控制,同時避免過多的
胰島素人血,從而使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患者體質量明顯下降。
總之,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是T2DM 患者的代謝問題,亞莫利可使此類患者在獲得良好血糖控制的同時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輕體質量,是T2DM 患者的合理選擇。
(本文節選自《亞莫利對2型糖尿病患者體質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