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隨著糖尿病治療的不斷改進,死于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已大為減少,患者的生命明顯地延長,然而糖尿病的各種慢性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卻明顯增高。
糖尿病腎病發病機理:
1.腎血液動力學異常,在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中,腎血液動力學異常起著關鍵的作用,甚至可能是始動因素。另外,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壓,高血壓會明顯地加快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
2.糖化終產物形成,長期高血糖導致糖化終產物生成增多,糖化終產物能引起細胞外基質,如Ⅳ型膠原,層粘蛋白和玻璃體結合蛋白,發生質和量的改變,基質產生過多。在腎臟能使腎小球合成Ⅳ型膠原,內皮、系膜和平滑肌細胞增殖。
3.遺傳因素,有人發現患糖尿病腎病的T1DM同胞一旦患糖尿病,則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有原發性高血壓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發生腎病的危險性增大,有人發現高三倍,顯示糖尿病腎病家族聚集發病現象。而有的患者糖尿病病程很長也不出現糖尿病腎病,這也提示糖尿病腎病與遺傳有一定關系。綜上所述,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機理較為復雜,有多種因素參與。
糖尿病腎病疾病分期:
1.I期,為T1DM確診時腎小球高濾過和肥厚增大。腎小球和腎臟體積增大是突出的表現。有一過性微量白蛋白尿,用胰島素治療后可以消失。腎小球濾過率是高的,治療后可以降低,但往往不能恢復正常,如果T1DM發病在青春期前,則這一階段持續時間較長。
2.Ⅱ期,有腎臟損害,但無臨床征象。此期出現在糖尿病發病后二年,有些患者在這一階段持續很多年,甚至終身。腎小球基底膜通常增厚,系膜區常常增生。糖尿病控制不佳(常為酮癥)和運動時可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系可逆性。腎小球濾過率依然明顯增加。血壓正常。
3.Ⅲ期,是糖尿病腎病的“高危期”,典型者是在患糖尿病10-15年以后。微量白蛋白尿不斷加重。腎小球濾過率仍然是增高的。血壓開始增高。縱向研究顯示抗高血壓治療可以明顯改善微量白蛋白尿。這一階段用胰島素泵治療或作強化治療可在血糖明顯改善后,尿白蛋白排出量減少或穩定不變。而常規治療者易發展到明顯的腎病階段。
4.Ⅳ期,病程在15-25年以上,約40%%的T1DM患者發展到這一階段。病理上出現典型的改變,而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尿蛋白排出量增多(>0.5g//24h),大多數患者出現高血壓,腎小球濾過率開始下降。有效的抗高血壓治療可減慢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速率。
5.V期,為終末期腎衰,特點是普遍的腎小球毛細血管閉塞,伴有腎小球玻璃樣變,腎小球濾過率已很低,氮質潴留,高血壓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