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前言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熱量來源于攝入食物中的供能物質:蛋白質(4kcal/g),脂肪(9kcal/g),碳水化合物(4kcal/g),熱量消耗主要由三方面:基礎代謝,身體活動和食物熱效應。減肥的中心在于使熱量達到負平衡(熱量攝入量小于熱量消耗量)。基礎代謝的高低主要與人體的營養狀況和飲食習慣有關,因此過午不食實質上是一種非常有害的減肥方法。身體活動量與運動量并非一個概念,科學研究表明,大強度運動不利于減肥。食物熱效應一般為2~3小時,這是很多減肥專家所說,少食多餐有益減肥的理論依據。
所有減肥方法均是直接或間接圍繞熱量為中心,有效指標為減少熱量,健康指標為保護基礎代謝,持續指標為食欲控制中的飽腹感和滿足感。
減肥指標
BMI是Body Mass Index 的縮寫,BMI中文是“體質指數”的意思,是以你的身高體重計算出來的。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以BMI來對肥胖或超重進行定義。BMI具體計算方法是以體重的千克數除以身高平方(米為單位)。其公式為: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kg)/身高的平方(米,m)
例如: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當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BMI是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的指標,該指標考慮了體重和身高兩個因素。BMI簡單、實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 在測量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時,比單純的以體重來認定,更具準確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適用BMI的,如:
1. 未滿18歲;
2. 是運動員;
3. 正在做重量訓練;
4. 懷孕或哺乳中;
5. 身體虛弱或久坐不動的老人。
如果認為BMI算出來的結果不能正確反映體重問題,請帶著結果與醫師討論,并要求做體脂肪測試。
計算公式
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m)
理想體重(Kg)=(18.5~23.9)×身高的平方 (單位m)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下的標準,亞洲人的BMI(體重指標BodyMassIndex)若高于22.9便屬于過重。亞洲人和歐美人屬于不同人種,WHO的標準不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況,為此制定了中國參考標準:
BMI 分類WHO 標準亞洲標準中國參考標準相關疾病發病的危險性
偏瘦<18.5<18.5<18.5低(但其它疾病危險性增加
正常18.5~24.918.5~22.918.5~23.9平均水平
超重≥25≥23≥24
偏胖25.0~29.923~24.924~26.9增加
肥胖30.0~34.925~29.927~29.9中度增加
重度肥胖35.0~39.9≥30≥30嚴重增加
極重度肥胖≥40.0 非常嚴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