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穩定期則指患者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穩定或癥狀輕微。中醫藥療法有免疫調節、抗炎、抗氧化、改善肺通氣功能及全身狀態等作用,對COPD穩定期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1 病因病機認識
根據COPD的臨床表現和病程演變,可將其歸屬于中醫學肺脹范疇。傳統認為,在急性加重期,患者咳、痰、喘癥狀明顯,辨證以邪實為主,穩定期患者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穩定或癥狀輕微,則以正虛為主。但是,即使是在穩定期,病人的臨床表現除了短氣、乏力、自汗、腰膝酸軟等虛癥外還有咯痰、胸脘痞悶、口唇紫紺、杵狀指等痰瘀表現。正氣虧虛,推動、溫煦、濡養失職,則津聚為痰,血停為瘀。痰瘀互結,阻于氣道,不但使疾病纏綿難愈,更易耗損正氣。故虛實并見、互為因果是COPD穩定期病機特點。劉友章[4]等認為COPD病位初期以肺為主,日久則由肺及脾、腎,晚期以肺、腎、心受損同見。肺脾腎三臟的氣陽虧虛是COPD產生的前提,內在基礎;痰瘀是COPD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互結為COPD加重的主要病機;慢阻肺發病過程即肺氣虛→肺脾腎氣陽虧虛→虛瘀互結。
2 治療
2.1 重視肺、脾、腎三臟的治療 歷代醫家均認為COPD病位首先在肺。長期咳嗽、喘病等遷延失治,痰濁壅阻,肺失宣肅,日久而致肺虛,是為COPD反復發作的病理基礎。肺虛日久,子盜母氣,脾失健運,則可導致肺脾氣虛。肺脾氣虛即是COPD穩定期的主要證型之一。臨床所見,此類證型患者多具自汗、畏風短氣等肺虛癥狀,又有神疲、納呆、便溏等脾虛征象且能見到咳嗽、微喘、痰多質稀等標實表現。多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脈沉弱。治療當選健脾益肺法,寓培土生金之意,方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加減。
韓云等研究發現[5],COPD患者存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表現在FVC、FEV1、FEV1/FVC、MVV均明顯下降,而脾氣虛組下降更為明顯,表明COPD脾氣虛患者比肺氣虛患者的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更為嚴重,因此認為COPD從肺氣虛到脾氣虛也是病情逐漸加重的過程。藥理研究表明,益肺健脾中藥具有抑制氣道炎癥的作用[6].孫子凱[7]等認為“脾為生痰之源”,
肺病日久涉脾,健運失司,聚濕成痰,影響肺之宣降而出現咳喘痰多、脘痞胸悶等癥,此所謂“其標在肺,其本在脾”.因此,健脾之味如蒼術、白術、茯苓、薏苡仁等可酌情加入。劉小虹[8]等認為在斂肺納腎,活血祛痰的基礎上加用培土生金法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和提高運動能力。同時指出這與脾主運動為氣血生化之源,及脾主肌肉的功能相吻合。我們在臨床上以“見肺之病,知肺傳脾,當先實脾”的原則,用健脾益氣、和胃消食法,治療COPD患者可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以脾胃勃發之生機,灑陳五臟,順通六腑,是呼吸系統疾病盡早治愈的關鍵。
《醫碥·氣》曰:“氣根于腎,亦歸于腎,故曰腎納氣,其息深深。”《類證治裁》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出入升降失常,斯喘作焉。”王真[9]認為對于COPD應根據“腎乃生氣之源”、“腎主納氣”以及“發時治肺,不發時治腎”等理論加辨證施治。曹世宏[10]認為COPD穩定期尤重脾腎二臟,補腎乃為治本之舉。由于“金水相生”,所以肺陰虛損,久必及腎而致腎陰亦虛;
腎陰虛,不能滋養肺陰,亦可致肺陰虛,兩者最終都形成肺腎陰虛。錢承輝[11]認為,中醫這一“肺腎相關”理論對COPD防治有一定指導意義!夺t貫·喘》云:“真元損耗,喘出于腎氣之上奔乃氣不歸元也。”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臟,清·陳士鐸《石室秘錄》指出:“命門,先天之火也……肺得命門而治節無不借助命門之火而溫養之。”由此可以看出肺功能的正常運轉,有賴于命門真陽的溫養,腎納氣功能直接影響肺主氣功能。若
腎陽虛衰,蒸騰氣化功能減退,水氣內停,上泛射肺則肺失肅降,而喘、腫并見。
2.2 不忘化痰、祛瘀 痰液乃津液代謝失常所形成的病理產物。人體津液代謝主要涉及肺、脾、腎三臟。COPD患者肺脾腎三臟虧虛,從而導致了痰液的形成。血液流行不止,環周不休有賴于氣的推動,有賴于陽氣的溫煦,氣虛或氣機郁滯或陽失溫煦均可致血瘀。氣陽虛衰,無力祛痰散瘀,致使痰瘀膠結,阻塞氣道,伏著于肺,氣機不利,氣不化水而成痰,血行不暢而成瘀,瘀痰互生,痰瘀膠結,遂成窠臼。Jeffery PK等研究發現,即使在COPD的臨床緩解期,氣道的黏液分泌也處于較對照組明顯增高的水平[12].過度分泌的黏液滯留于氣道,一方面進一步加重氣道的阻塞,另一方面也為病原菌在氣道定植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兩方面相互加重而惡性循環,使COPD患者病情不斷進展。以上研究為中醫肺脹痰濁說(主要指有形之痰)提供了客觀證據。吳國珍[13]等研究發現,COPD穩定期患者血漿NO水平下降,ET水平升高,經中藥固本化痰祛瘀湯治療后,ET水平明顯降低,提示固本化痰祛瘀湯具有保護肺血管內皮、調節NO/ET的水平、減輕肺動脈收縮,降低肺動脈壓的作用,為活血化瘀法治療穩定期COPD提供了客觀依據。王智剛[14]等通過研究發現,養陰清肺逐瘀中藥可以降低COPD患者血清中內皮細胞上相應的黏附分子(SICAM1、SVCAM1)的含量,能夠阻止白細胞表面的黏附分子(LFA1)與SICAM1、SVCAM1相互作用,從而阻止患者的氣道炎癥過程。
2.3 其它治療 吳建芳[15]以黃芪注射液進行超聲霧化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結果顯示臨床主要癥狀體征積分及復發率均有明顯改善。賈杰[16]將66例COPD穩定期患者分為針刺治療組、康復治療組、針刺康復治療組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針刺、康復治療均能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而兩者聯合治療表現出明顯的協同作用。
3 結語
COPD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其特點是病程長,易反復發作,久而久之,導致患者營養不良。這不僅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能量供應不足而發生萎縮,從而降低肺通氣功能,導致呼吸功能衰竭,而且更影響到機體的免疫防衛系統,使肺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損,引起肺部的反復感染,導致病情惡化,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及生存質量。由于本病的病機和臨床表現的復雜性,臨床上應根據肺脾
腎虛損的孰輕孰重、痰濁的寒熱屬性,以及痰瘀互結以何者為主等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
參考來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中醫藥治療進展》徐君美,《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 33(2):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