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輝,段亞男,白文彩,張獻波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2年第4卷第5期:54-56)
【摘要】目的 評價高強度聚焦超聲(High—intensity focused u1trasound,HIFU)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對拒絕手術要求保留子宮的單發或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58例,采用JC200型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系統,在B超定位并監視下,從體外時肌瘤進行HIFU治療。治療后1 d、3~6個月隨訪觀察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瘤體影像學變化,對療效作出評估。結果 16例患者術后1 d行盆腔MRI顯示子宮肌瘤組織表現為凝固性壞死,51例患者3~6個月后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癥狀改善,B超檢查肌瘤回聲增強,肌瘤血流明顯減少,肌瘤體積較前縮小。58例患者HIFU治療后近期總有效率為87.93%(療效顯著18例、有效33例),無效7例(12.07%)。依據治療功率進行分層分析,低功率組(<300 W)的平均治療時間5.04 h,明顯多于高功率組(>300 W)3.10 h(P<0.05),兩組的有效率分別為88.6%和86.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HIFU治療子宮肌瘤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對于耐受性差的患者,采用低功率仍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高強度聚焦超聲;子宮肌瘤;治療功率;療效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病,20% ~40%的育齡婦女會發生子宮肌瘤,治療上目前多采用子宮切除、肌瘤摘除等外科治療方法,均會造成一定的損傷。高強度聚焦超聲(High-intensity focused u1tras0und,HIFU)治療,以非侵入性、保留器官等優點正在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熱點。我院采用HIFU治療子宮肌瘤患者58例,現將其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石家莊市第一醫院腫瘤一科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58例,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40.1歲,其中漿膜下肌瘤2例,肌壁間肌瘤54例,黏膜下肌瘤2例;單發肌瘤35例,多發性肌瘤23例;肌瘤數目1~7個,直徑3~
1.2 研究方法
采用重慶海扶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JC200型聚焦超聲治療系統,術前備皮,留置尿管使膀胱充盈,利于定位及保護腸道。治療采用俯臥位,基礎麻醉后,在超聲適時監控下,將高強度超聲聚焦于子宮肌瘤內,通過治療頭的三維組合移動適形治療方案,使焦點逐漸覆蓋整個肌瘤區域,從體外將高能量超聲聚焦于子宮肌瘤內,從點線面到體,完成對整個肌瘤的治療。通過每個層面治療前后靶區聲像圖形態和組織回聲變化,實時判斷HIFU治療效果,并以超聲聲像圖變化來反饋控制治療方案預置的超聲治療劑量。依據治療功率分為低功率組(<300 W)35例和高功率組(>300 W)23例。低功率組肌瘤平均直徑為(5.3±3.5)cm,肌瘤53個,高功率組肌瘤平均直徑為(5.0±2.8)cm,肌瘤50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療效判定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層不同治療功率的效果
低功率組平均治療時間(5.04 h)明顯多于高功率組(3.10 h)(P<0.05)。以治療功率300 W為分界線分析患者治療后3~6個月的臨床癥狀、體征及瘤體影像學變化的差異,低功率組有效31例(88.57%),高功率組有效20例(86.9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16例患者治療前后盆腔MRI檢查結果
16例患者行盆腔MRI檢查,治療前T2加權信號呈高信號,T1加權信號呈稍低信號,增強掃描可見子宮肌瘤強化明顯。治療后可見T2加權信號呈低信號,T1加權信號呈稍強信號,增強掃描可見治療區無強化,提示凝固性壞死。
2.3 治療后的主要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所有患者均無中重度不良反應,輕度不良反應20例(34.48%),其中2例聲通道皮膚淺II度燒傷,經積極治療后緩解。其余陰道分泌物、腹部隱痛、臀部及雙下肢酸脹,均不需特殊處理。并發癥低功率組13例(37.1%),高功率組7例(30.4%)。
2.4 隨訪
隨訪觀察3~6個月,51例(87.93%)患者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癥狀明顯或部分改善;7例癥狀改善不明顯,隨訪觀察肌瘤大小無明顯變化。復查B超示:肌瘤回聲增強,肌瘤血流減少;其中顯效18例,有效33例,無效7例。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約占育齡婦女的20% ~25%。目前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不明,但普遍認為可能與長期雌激素刺激有關。手術切除子宮使患者失去生育功能及子宮的其他生理功能,心理影響大。HIFU是一種非創傷性治療,可維持婦女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可以進行多次治療,與其他保宮治療相比具有更大的優勢。
3.1 有效性
HIFU利用超聲波的組織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經體外發射透入組織內,在靶區聚焦產生一個高能點,瞬態致組織凝固性壞死,在不損傷超聲所經組織和鄰近臟器的前提下達到切除深部腫瘤的目的,因焦域區周圍組織無顯著損傷,故對子宮的生理功能影響小,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常淑芳等對離體人子宮肌瘤進行治療,發現B超監控下強回聲面積與組織壞死區面積呈相關性,提示HIFU能準確、有效地“切除”肌瘤。楊竹等通過手術切除行聚焦超聲治療的肌瘤,術后病理提示聚焦超聲治療后治療區組織發生了凝固性壞死,證實了HIFU的可行性。本研究中通過對58例患者3~6個月的隨訪觀察,87.93%的患者癥狀明顯改善,肌瘤體積較前縮小,進一步證實了HIFU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性。
3.2 安全性
HIFU治療子宮肌瘤是超聲實時監控的治療過程,術中肌瘤出現灰度變化,即可停止治療,且可根據肌瘤形狀進行調整,使治療成為一個可視和可控的過程,且根據患者治療中的反應,調整治療功率和治療位置,避開可能造成并發癥的敏感區域,從而充分保證了HIFU治療的安全性。本研究中未發生中重度不良反應,輕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4.48%,其中2例聲通道皮膚淺II度燒傷,經治療后緩解。余均不需特殊處理,觀察即可。
3.3 不同功率對HIFU治療子宮肌瘤效果的影響
HIFU治療中產生的損傷范圍與探頭物理學焦域大小、探頭頻率、聲功率、投射時間及組織中熱擴散程度等因素有關,當探頭和組織一定時,其損傷范圍主要與聲功率及治療時間有關,有研究表明,HIFU輻射總時間與凝固性壞死體積呈正相關關系,同一輻射時間,隨輸出功率的增加,壞死體積增加。本研究中低功率組的平均治療時間明顯高于高功率組,但隨治療時間的延長,低功率亦能達到凝固性壞死的目的,低功率組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高功率組,但2例淺II度皮膚損傷均是來自于高功率組,提示在治療過程中,要針對個體的反應,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由于肌瘤的結構、密度、血供狀態及靶區深度不一樣,使超聲在組織中的傳播、吸收和衰減不同,這些多變量因素使超聲治療劑量學研究成為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如何尋找最佳的治療功率,仍需我們進一步探索。
綜上,HIFU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子宮肌瘤的手段,治療中采取個體化的原則,會取得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