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n
syndrome, OHSS)是輔助生殖技術促排卵過程中的一種自限性醫(yī)源性疾病,雖然輕度的OHSS沒有太大臨床意義,但是臨床表現(xiàn)為卵巢極度增大、腹水、胸腔積液、少尿、血液濃縮和血栓栓塞的重度OHSS卻是一種致命的并發(fā)癥。OHSS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其中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是OHSS的重要發(fā)病機制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治療上多以對癥處理為主,但效果不盡人意。因此,尋找安全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目前婦產(chǎn)生殖領域研究的熱點。現(xiàn)在講近年來對OHSS的預防、中西醫(yī)療法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概述如下。
1 預防
OHSS通常于取卵后3~6d或注射HCG后的5~8d開始出現(xiàn),妊娠會加重病情。因此警惕和預防OHSS發(fā)生是臨床醫(yī)生的重要職責。
1.1 延遲HCG注射(coasting滑行)
“Coasting”方案是以卵泡對Gn不同的敏感性為根據(jù),以CnRHa對對垂體繼續(xù)降調節(jié)的同時限制使用促銷性激素。減少了卵泡中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從而降低了OHSS發(fā)生的危險。由于在激發(fā)排卵時血清E2濃度被認為是預測OHSS發(fā)病危險的指標,因此有人提出在卵泡直徑達16mm時停止外源性Gn的應用,等E2濃度降低到一定的闊值時才注射HCG。此法為目前降低重度OHSS發(fā)生的有效方法。Carcia-Velaseo等研究證實,當“Coasting”>4d,獲卵數(shù)減少、卵子質量下降,子宮內膜的容受性降低,影響胚胎植入率和妊娠率。因此,需嚴格掌握coasting滑行時間,才能保證在不影響妊娠率的前提下減少OHSS的發(fā)生。
1.2 促進卵方案的調整
1.2.1 使用GnRH-a激發(fā)排卵 GnRH-a代替HCG誘導排卵,可以激發(fā)垂體釋放LH和FSH,有利于增加卵泡募集,達到排卵和卵泡成熟的峰值。有報道指出在促排周期中使用GnRH-a,OHSS的發(fā)生率降低,而妊娠率和胚胎種植率并無顯著改變。但又適用于沒有進行降調節(jié)或用GnRH抑制劑抑制內源性LH峰的周期替代HCG。
1.2.2 重組LH激發(fā)排卵 HCG是OHSS的促進因子,而內源性LH峰很少導致OHSS,有研究重組LH具有誘導卵泡成熟和早期黃體支持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OHSS的發(fā)生。因此,用重組人LH代替HCG激活排卵不失為一種新的選擇。但應嚴格掌握使用的劑量,因為不同劑量的重組LH可能對卵泡退化、形成幾卵母細胞受精存在不同的影響。
1.3
黃體酮代替HCG進行黃體支持
對于OHSS高危患者采用陰道塞藥或肌注黃體酮。代替HCG進行黃體支持。
1.4 白蛋白的應用
Aash首先提出在取卵和其后適時運用白蛋白可有效預防OHSS。其預防OHSS的發(fā)生作用是多方面的,與血管活性因子結合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并能中和OHSS合成的任何其他物質,還能提供膠體滲透壓和維持血容量,達到預防血容量降低、腹水和血液濃縮的目的。但白蛋白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爭議,Isikoglu等發(fā)現(xiàn)白蛋白并不能降低ICSI患者OHSS發(fā)生率。
以上預防措施在減少綜合征方面或多或少是有效的,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闡述OHSS發(fā)生機制,以便更好的預防OHSS的發(fā)生。
2 西醫(yī)治療
較中度OHSS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但必須要定期電話和門診隨訪,一旦出現(xiàn)呼吸困難、腹脹、尿量減少或任何異常情況應及時向醫(yī)生反應。重癥患者要積極治療。
2.1 一般處理
囑咐患者臥床休息低鹽搞蛋白飲食,定期觀察患者一般情況,包括患者生命體征、每日體重、腰圍以及液體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密切監(jiān)測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凝血參數(shù)和血細胞計數(shù)、血球壓積等生化指標;超生檢查卵巢大小、卵泡數(shù)目以及胸水、腹水或心包積液。
2.2 內科處理
(1)擴容:適時補充血漿膠體擴容劑或
人血白蛋白,糾正血容量和電解質的失衡;(2)抗凝:存在血栓栓塞臨床證據(jù)或血液高凝的實驗室證據(jù)即有指證進行抗凝治療,一般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肝素;(3)利尿:當出現(xiàn)肺充血或水腫室適當應用利尿劑,但同時需嚴密監(jiān)測凝血功能和電解質,利尿劑可提高血粘度并增加靜脈栓塞的風險;(4)改善腎功能:目前很多學者提出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OHSS,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的磷酸化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并可明顯改善重度OHSS少尿患者的腎功能,增加腎灌注,是治療OHSS的一個新的選擇。(5)放胸(腹)水:當大量(胸)腹腔穿刺,緩慢放出液體并引流,應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3 發(fā)病機制與中醫(yī)藥治療
OHSS發(fā)病主要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液體流向第三間隙,引起血液濃縮、電解質紊亂。目前認為與卵巢原性腎素—血管緊張系統(tǒng)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炎性細胞因子以及凝血因子等有密切聯(lián)系。
3.1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VEGF直接作用于內皮細胞,具有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血管內皮血管增值、遷移等作用,是強有力的通透劑。以及報道VEGF可能通過減少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與其破壞ZO-1和連接蛋白的結構,導致銜接蛋白相互間分解,從而增加通透性。辛明蔚通過試驗證實了卵泡中VEGF因子早OHSS發(fā)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二至天癸方(女貞子、旱蓮草、菟絲子、當歸、川弓)、熟地、白芍、香附等)通過調控卵泡液中VEGF和E2的含量可以降低OHSS的發(fā)生率。祝佩芹等采用免疫組化法觀察到OHSS模型大鼠卵巢黃體VEGF和IL-6有較高表達,參氏利水湯(黃氏、黨參、白術、茯苓、海藻、單參等)和吲哚美辛均能明顯降低OHSS大鼠卵巢、血清中VEGF和IL-6的含量。兩組無顯著差異。
3.2 白介素(interleukin,IL)和
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 alpha,TNF- ) 炎性因子具有生血管及調節(jié)血管通透性、介導炎癥反應等作用,而卵巢具有分泌炎性因子作用,并與OHSS患者血管高通透性有關,引起全身性反應。劉鳳云等研究益腎利水方對OHSS患者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其作用是通過減少VECF、IL-6的含量來實現(xiàn)的,明顯提高了OHSS患者的臨床療效。榭廣妹用菟絲子水提取物對卵巢過度刺激模型大鼠進行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IL-1及IL-6水平升高,而卵巢IL-10水平降低,達到抗OHSS的作用,但是對TNF- 濃度未見顯著影響。
3.3 凝血因子
由于外源性大量促促性腺激素作用。激活了多種凝血因子,使血液濃縮、電解質紊亂,從而加重OHSS,出現(xiàn)血栓栓塞等嚴重并發(fā)癥。史云等應用當歸芍藥散(當歸、芍藥、茯苓、白術、澤瀉、川弓)可以調節(jié)免疫,改善血流變,降低血液粘度與紅細胞的聚集性,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防止OHSS患者血栓的形成。
4 展望
OHSS的發(fā)病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的復雜的過程,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時其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預防和治療OHSS的主旨在于減少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介質。祖國醫(yī)學著重從辯證論治出發(fā),在血清藥理學實驗研究以及蛋白質水平的研究甚少;同時,目前大多集中在對中藥復方的研究,對單體的研究也較少。所以,應加強對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開發(fā)中藥劑型,拓寬給藥途徑;進一步加強中醫(yī)藥在OHSS分子生物學水平的探討,以豐富中醫(yī)藥多層次、多靶點防治OHSS的理論,為臨床使用提取更多、更可靠的實驗依據(jù)。
(茹雪,張昌軍,中西醫(yī)防治卵巢過度征刺激綜合現(xiàn)代研究進展[J]中國性科學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