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主要指分泌胰酶,這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PEI)的診斷和治療逐漸引起重視,尤其在治療方面,以往傳統的治療方式逐漸被現代的胰酶替代治療方法所取代,即應用胰酶微粒制劑(
得每通胰酶制劑)。<BR><BR> 2008年10月7日至10月11日,德國漢堡伊斯拉埃利特克(Israelitic)醫院的萊爾(Layer)教授在中國上海、北京、西安3個城市以PEI為題進行學術巡講。Layer教授在報告中,著重講了PEI的病因、診斷與治療的進展,并與現場聽眾互動討論相關問題,學術氣氛濃厚而熱烈。
美國學者薩夫迪(Safdi)等一項研究發表在《胰臟》雜志上。研究顯示,與基礎值相比, 胰酶微粒制劑約能降低75%的糞脂量,并顯著提高脂肪吸收系數(CFA),而安慰劑治療后無明顯療效。治療PEI,服用胰酶微粒制劑較安慰劑可顯著提高消化道的脂肪吸收功能。而具代表性的藥物就是得每通。
得每通對脂肪排出的影響
胰酶微粒制劑具有量效關系,即隨著使用劑量的增加,其治療效果將更加顯著。一項研究對比了3種不同治療劑量的胰酶微粒制劑用于重度PEI,結果顯示,患者接受每餐30 kU的脂肪酶治療,則24小時糞脂量最低,接近10 g
胰酶微粒制劑對重度PEI治療有效
應用胰酶替代療法治療PEI時,藥物的服用方法是否合理及服用劑量是否足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每餐及每次加餐時都必須服藥,用餐期間(或剛開始用餐時)服用。原則上,每消化1 g脂肪需要補充2000 U脂肪酶 (1000~4000 U/g脂肪),那么成人每餐至少補充40000 U脂肪酶。其次,應該按照個體化治療方案,視疾病嚴重程度、食物結構、體重等情況而調整用藥劑量。最后,根據13C甘油三酯呼吸試驗,與餐前、餐后服用胰酶微粒相比,餐間服用效果最好。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PEI)的病因多樣,包括慢性胰腺炎(CP)、遺傳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急性胰腺炎(AP)、囊性纖維化、乳糜瀉、
糖尿病及醫源性所致PEI(如胃切除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