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過高,與動脈硬化、心
腦血管病有密切關系。
膽固醇這種人體內的脂類物質,一部分來自食物,一部分是身體自制。在正常情況下,從食物中攝取和由身體自制的膽固醇,二者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由于某種原因而使膽固醇的平衡破壞,可導致膽固醇吸收增多,合成膽固醇的機能亢進,使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增高起來。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每100毫升血內膽固醇含量超過200毫克者,不得冠心病的占14.8%;可疑的42%;肯定得冠心病的有31.3%。而年齡在45—60歲之間的人調查表明,血膽固醇高比血膽固醇正常的,心腦血管發病率要高出4倍半。因此,防治血膽固醇增高,對降低冠
心病的發病率有著積極的意義。
首先,應控制碳水化合物及總熱量的攝入。眾所周知,長期消費過多的食物熱量就會導致肥胖。而熱量低的食物可以防止肥胖。所以也就間接地減低了膽固醇的合成。膳食中應減去多脂肪的肉類、全乳制品、蛋黃及含蛋黃多的糕點等。
第二、增加攝入含纖維素多的食物。醫學研究表明,飲食中有豐富的纖維素攝入,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會自然保持平衡。所以,保持一定量纖維素的攝入,對降低血中膽固醇十分有益。
第三、增加維生素C和煙酰胺的攝入量。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當人體內維生素C和煙酰胺缺乏時,可導致:1、血和肝的膽固醇含量的升高;2、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鹽的速率降低,增加膽固醇的積累;3、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因此,增加維生素C與煙酰胺的攝入有助于降低血膽固醇的含量。
除了日常飲食注意以上幾條外,不妨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制劑如:金施爾康,它除了維生素C和煙酰胺外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元素,如:β—胡蘿卜素、硒、鋅等,對于降低血脂有積極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